菏泽市消协教您购物防骗技巧
2017-03-17 09:37 来源:菏泽日报
菏泽日报新媒体消息(记者 黄啟峰)相信许多市民在消费过程中都会遇到或多或少的欺骗行为,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做,如何提高自己的防骗意识?
记者采访了市消费者协会秘书长牛建峰,他表示,随着消费者消费能力的提升及网络购物的迅速发展,许多消费者都会遇到欺骗行为,因此我们在购物时应多加小心,在以下几个方面要多注意,谨防上当受骗。
关于预付款消费
市民在进行预付款消费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一、选择预付消费项目时一定要清楚了解该项目的具体服务内容,不要相信商家的口头承诺;二、看清楚合同的条款并要求商家将各具体服务内容及约定清楚具体列明;三、要按照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消费额度,量入为出。一般商户为了自身利益,都规定了预付费是不能退款的,所以切忌不顾实际,盲目消费;四、必须选择信誉好,有一定规模的持照经营商户,付款时记得索要发票并妥善保存;五、在消费时应保持理性,办卡尽量以小额为主,尽可能降低损失;六、当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携带相关证据材料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或举报。
关于微信购物
对于微信私人代购的监管,目前难度非常大。微信购物需格外谨慎,如果仅是通过微信聊天完成的交易,对方又没有实体店铺,就只能被看做是双方私下达成的交易,无法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维权,这就成了民事纠纷,维权只能通过民事诉讼。在民事诉讼中,消费者要提供充分的证据,但有些消费者甚至连对方叫什么都不知道,维权难度将更大。
关于教育培训
教育培训不像其他一些行业具有一套标准化的质量管理、监控、检验和追踪系统。大多数教育消费者,普遍缺乏对质量和服务的明确认知,这就让很多以营利为目的的培训机构钻了空子,而消费者有时候吃了亏也如“哑巴吃黄连有口难言”。消费者在选择培训机构时要理性消费,假若权益受侵害,首先要停止学习,避免学生在心灵上受到伤害;其次要向权益维护部门、教育主管部门投诉,通过正当渠道,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此外,消费者务必与培训机构签订相关协议,并将学习内容、退款条件、违约责任等在协议上明确标出,特别是涉及解除合同的有关约定。同时,妥善保管好发票、学生证等依据,以免落入教育培训陷阱。
关于老年人消费
一是谨慎参加活动,对商家举办的各种健康讲座、免费检查、免费试用、上门服务等活动不要盲目参加。二是增强购买辨别能力。老年消费者购买保健品一方面要针对自身身体需要,做到因需购买,要提高警惕,增强辨别能力,到证照齐全的销售场所购买保健品,另一方面购买时要注意辨别真伪。正规保健品有小蓝帽的保健食品标志和批准文号。标志为蓝色图案,下方有“保健食品”字样,国产保健食品为“卫食健字第号”或“国食健字第号”;进口保健食品为“卫进食健字第号”,消费者也可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数据查询”栏目查询。三是切勿以食代医。保健品并非药品,老年消费者在身体不适时,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去检查就医,以免贻误治疗时机,切记保健品不能治疗疾病。四是依法主动维权。消费者要养成主动向商家索取购物小票、购物发票等购物凭证的习惯,当发现所购买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或是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投诉或举报,依法主动、有理有据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