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门前的南大坑
2016-06-24 09:41 来源:牡丹晚报
天气越来越热,闷在楼上往外看除了楼还是楼,不由得怀念小时候家乡宽阔又凉快的消暑地方:我家门前的南大坑。南大坑有多大呢?它差不多是个四方形,由村里各家分的小池塘连成的大池塘,我们方言就叫做“大坑”,它三面环路,路这边是人家,南岸那边是个大树林子,这一条边就有五个很大的人家院落,可以想见有多大了。总之,我从小到大也从没想过要绕着大坑走一圈。我家在大坑这个角,对角线那边的人家,甚至都不认识他们,但是,隔着水音整天听见西边呼儿唤女的声音,也算是一景了。
南大坑真是个热闹去处,特别是夏天,男人们来井边打水挑水,女人来坑边洗衣服,孩子们来游泳捞鱼,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孩子们的天然乐园。
大坑周围有两个景观,一个是玉皇庙,一个是一口大井。玉皇庙在斜斜的小路进去约一百米的地方往西一点,是一个没有围墙的略高的小小庭院,平整干净,北边盖了一个小小的庙宇,里面坐了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两位神仙,衣饰华丽,旁边好像还有两个侍童,记不清了。平日里,小孩子们从不在这里玩,是老太太们的聚集之地,她们常来这里烧香磕头,祷告许愿。还有就是谁家有人去世,出殡前他的子孙们都来这里“报庙”,孝子贤孙们排队来磕头,一直排到大路上。
大井在玉皇庙南边一百米偏东的地方,高高凸起,仿佛是大坑的肚脐眼,井口一人多宽,四周垒着三四层的石碑,村里人都来这里打水,小孩子们在这里滑滑梯,媳妇们在这里捶衣服被单,一声一声的,很有节奏。记得我小时候也整天在石碑上面磨来磨去,石面上光油油的,刻着很漂亮的正楷字,满满的都是,石碑上头雕有弯弯曲曲的花纹,这也许是很重要的地方文献,可惜已经不可考了。
最好玩的是夏天下暴雨的时候,大街小巷的水都流到这里来。我们打着伞,光着脚,在路边大坑的入口处垒上小小的堤坝,留一个小口,跟随着雨水流来许多银白的跳跃的小鱼,都被我们捕获了。
其实至今也没想明白小鱼是从哪里来的,那时听人家说天上下的就信了,现在想想是不可能的,总之有水就有鱼吧。其实捕鱼就是为了捕鱼,只是好玩,也不拿来怎么样,过了两天,鱼翻白了,就扔给猫了,就完了。
后来,我们慢慢长大了,大坑也没以前那么热闹了,孩子们也不大来了,好像到了秋天冬天似的。我也没以前那么大的玩劲了,每天傍晚来这里,在小路上徘徊,想想心事,背背课文。冬天大坑水少得很了,叠一个小纸船,看北风吹起皱纹,把它吹到南岸去,竟有了小小的忧伤,不可释解的东西。但是对于我家的猫来说,却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它每晚都能从裂缝的坑面里逮到泥鳅,活蹦乱跳衔到家来吃,让人又惊佩又羡慕。
夜晚,月亮悄悄爬到窗棂外,如水一般的月光泄入幽暗的小屋,南边大坑中,仍然传来一声一声的捣衣声,这声音和月光一样,震动着笼罩着小小的村庄、水波微兴的池塘,那么寂静,那么美丽又那么忧伤……它慢慢陪我进入梦乡,在以后的岁月里,它逐渐变得更加遥远更加模糊也更加鲜亮,我也只能在一次次的梦中追随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