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马列主义的传播和菏泽第一个党支部的诞生

2021-03-02 09:15 来源:网络整理

马列主义在鲁西南的传播最初是从曹州南华中学开始的。

五四运动之前,菏泽教育界知名人士曹兰珍(字香谷,郓城县人),在菏泽城内南华公园创立了南华小学。曹先生在当时的菏泽教育界有很高的声望,他追随孙中山先生,是进步组织“尚志社”的重要成员。他亲自担任南华小学校长。在教学中,进行唤起民众的宣传教育。五四运动爆发,菏泽知识界热烈响应。曹先生带领全校进步教师,推行新文化运动,废除古文,改用语体文(即白话文)课本,实行男女合校,向封建的旧道德、旧礼教进行了猛烈冲击。支持学生上街游行,查封日货,进行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宣传教育。

1920年,曹兰珍曾一度被聘去济南任山东省立一中学监,后又应菏泽各界进步人士的邀请,辞退省立一中学监,于1922年7月重返菏泽,在南华小学的基础上,创建南华中学。实行平民教育,设立纺织班,开办南华商店,实行半工半读,吸收贫苦子弟入学。学校开放学禁,聘请进步教师。语文课可以公开讲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著名人士的作品;历史课可以把历代农民起义、民族英雄和爱国英雄人物作为补充教材讲授。

学校还委派丁培之等进步学生负责创办“南华书报介绍社”,在它存在的四年(1922年—1926年)中,从天津、上海、广州、武汉等地订购进步书刊。如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周恩来主编的《觉悟》,蔡和森主编的《向导》,恽代英主编的《中国青年》,还有《每周评论》等多种马列主义著作和宣传马列主义的杂志。“介绍社”还为校内外师生和知识界人士介绍和办理代购各类进步书刊。当时,到“介绍社”借阅、订购书刊的,不仅有南华中学的师生,还有驻城的省立六中、第二女师的师生和社会上各界进步青年。

1924年1月,革命导师列宁逝世,在南华中学礼堂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到会的校内外师生和各界进步人士300余人。礼堂中央挂着列宁遗像,曹兰珍沉痛地介绍了列宁的生平和伟大的功绩,并号召大家学习列宁,为我国劳苦大众服务。

当时菏泽教育界思想比较复杂,特别主张走“六中—北大—哥伦比亚”道路,个人成名成家的思想,在青年学生中影响较大。但在五四运动后,由于革命形势的发展和马列主义的传播,一些优秀青年学生思想觉悟得到了迅速提高,他们毅然放弃个人成名成家的道路,去寻找马列主义,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1922年秋,六中毕业的学生徐鹏翥怀着学习马列主义,寻求革命的思想,奔赴上海,考入了上海大学社会系,并于1924年2月在学校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5年“五卅”惨案爆发之后,上海大学被封,徐鹏翥被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派回到老家曹州做青运工作。徐鹏翥和共青团员刘正甫(成武县人,济南矿业学院学生)遵照党的指示,回到曹州,住在当时的省立六中。他们利用各种关系,很快和六中、南华中学等学校的一些进步师生取得联系。很快,他们在青年学生中就培养了一批青年骨干,如南华中学学生郑尔拙(曹县郑庄人)、刘仰月(菏泽探花刘楼人)、丁培之(曹县丁堂人)、李道一(菏泽城南常岗集人)、刘子举(菏泽城西南刘坊人);六中学生田位东(菏泽城南三里庄人)、孔庆嘉(曹县孔道口人)、宋心田(菏泽解元集宋庄人)等。田位东、孔庆嘉等34名青年骨干先后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5年秋,黄埔军校在河南开封设有招生处,南华中学学生刘仰月、李鸿慈(菏泽城内人)、谷庆春(定陶人),一起考入黄埔军校。他们冲破曹州当局的重重阻难,奔赴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刘入黄埔四期步兵科,李入黄埔四期经理科,谷经复考,降为黄埔五期。刘仰月入校后,参加了周恩来同志创建的军民联合会,他经常给南华同学来信介绍革命情况,邮寄革命书刊,对曹州青运工作的开展有所推动。

1926年,北伐军到武汉后,正在曹州搞青运工作的徐鹏翥和孔庆嘉、郑尔拙、丁培之、李道一、刘子举等十余名青年,经中共山东省执委负责人吴芳、丁君羊同志介绍,由济南绕道青岛、上海,于1926年冬到达武汉参加北伐。徐鹏翥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1927年2月经恽代英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孔庆嘉加入农民运动讲习所,同年春入党。其余同志考入北伐军总政治部宣传队。不久,郑尔拙、丁培之、李道一、刘子举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青年团。刘仰月同志于黄埔军校毕业后,编入北伐军新编第一师一团九连任排长,随军到达武汉。1927年春经恽代英、丰富生同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曹州支部 应运而生

1927年7月初,汪精卫即将叛变革命,形势日益严重,住在武汉齐鲁公所及山东同乡会会馆的中共山东省执行委员会负责人——省委书记邓恩铭、组织部部长丁君羊等同志向中央要求派一部分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回山东工作。经当时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恽代英同志同意,派在该校学习的徐鹏翥和黄埔四期毕业生刘仰月回曹州工作。徐、刘两人又联系了在宣传队工作的共青团员郑尔拙、李道一、丁培之、刘子举等,由丁君羊同志向他们介绍了全国的革命形势,交代了回山东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党团组织,开展农运工作,由我党独立领导革命。上述六人被编为曹州农运工作组,由徐鹏翥、刘仰月两人负责,迅速返回曹州地区。

农运工作组到达曹州之后,正遇上冯玉祥的西北军与山东军阀张宗昌在这一地区混战,学校停课。他们住在六中前院,约在八、九月间,郑尔拙、丁培之、李道一三同志经徐鹏翥、刘仰月二人介绍入党。于1927年10月初,在六中前院建立了中共曹州支部。徐鹏翥任支部书记,刘仰月、郑尔拙为支部委员。

曹州支部诞生后,决定党员各自回家乡发动群众,扩大力量,开展革命活动。10月下旬,在曹州城南三里庄田位东同志家里召开一次党团员会议,汇报各自回乡之后的工作情况,商讨如何利用冬闲季节,深入开展农村工作问题。郑尔拙、丁培之汇报了他们在曹县城内联络了武翔九、潘常芹等人;徐鹏翥谈了在成武联络了刘正甫(又名刘继忠);李道一在定陶联络了李宪肃(定陶城内人)、许保琦(定陶许堂人);刘仰月、刘子举联络了毕儒英(巨野碧海人)、田位东、宋心田、赵清平(菏泽城内水洼街人)、王允建(菏泽城西算王庄人)、孙广含(菏泽城西孙大园子村人),还有原女师学生张桂兰、宋保贞(菏泽城内宋隅首人)。这些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参加了当地的革命活动,因为他们都是在当地有影响的知识青年,又多是当时六中、南华中学、女师的学生,所以在青年知识分子中工作开展得比较顺利。关于如何利用农闲季节深入农村开展工作的问题,大家一致认为要利用冬闲季节深入农村,运用各种方式宣传党的主张,唤醒农民,引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在城市则继续联络进步青年,壮大我们的队伍,为革命积蓄力量。

上一篇:立志做党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奋勇争

下一篇:刘晓博来菏调研牡丹产业

无线菏泽

菏泽报业传媒有限公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