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暴雨袭来,看菏泽如何应对

2016-07-21 08:57 来源:未知

        7月19日,菏泽迎来今年入夏以来最强降雨。面对这场暴雨,细心的市民不难发现:有关部门的预警信息发布及时,各单位防汛应急准备到位,城区积水路段排水速度比以往明显加快,积水路段有专人24小时值守。面对以往强降雨之后的一片“吐槽”声,这次记者听到的“点赞”声明显增多。
千人上街值守,尽快排除积水
        7月20日上午9时许,连续强降雨过后,由于地势低洼,市青年南路像往年一样又出现了积水。在现场,市市政工程管理处的几名工作人员一直在全力排水。一位工作人员告诉牡丹晚报记者:“我们已经连夜奋战了10多个小时,但由于积水较多,到现在还没排完。不过积水已经由1米多深变为30厘米,再过几个小时就能排完。”
        当日上午,牡丹晚报记者走访发现,除了市青年路,城区内只要有积水的路段和部位,都可以看到市政工作人员的身影。市城管局副局长田剑峰告诉牡丹晚报记者,为“迎战”此次强降雨,市政、环卫、园林、路灯等多个部门的1000余名工作人员从7月19日下午起就走上街头,争取第一时间将积水排除干净,方便市民通行,很多工作人员连夜值守十多个小时没有休息。
        进入汛期后,市政部门把城区与外河道相通的泄水闸阀全部打开,以确保雨水及时排出。在雨中及时掀开井篦部位,加快排水,并专门设置警示牌,派专人值守,以确保安全。各种市政设施、设备全部上路,随时疏通堵塞点。对积水较深的路段安排专人值守,指挥行人和车辆绕行。
        7月20日中午,途经市丹阳路的刘先生说:“没想到积水退得这么快。往年下这么大的雨,没有两三天路上不会干净,现在这么多人在路上忙活,还有大型机械排水,真好啊!”
宁可草木皆兵,不要亡羊补牢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其实,早在今年汛期来临之前,市委书记孙爱军,市委副书记、市长解维俊等市领导就多次以召开专题会等方式调度防汛工作,并亲临一线现场指挥调度。
        7月19日,得知菏泽将迎来大到暴雨,孙爱军马上作出重要批示:要妥善应对即将到来的暴雨可能带来的危害。畅通各种排水渠道,城区道路不能长时间积水,即不能影响机动车通行;畅通农村的沟渠河道,农田不能长时间大范围泡水,尽量减少损失;各级党委政府高度关注重点群体,贫困户、危房户、残疾人、孤寡老人、重病人、城乡的无家可归者等,要关心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电力、水力、天然气、通讯、广电等重点部门、单位要确保正常运行,确保群众生活安然有序;公安、城管等部门全体在岗,及时处置可能出现的各种险情。他特别强调:大家不要大意,宁可草木皆兵,不要亡羊补牢,要做到守土有责!
        7月19日16时许,孙爱军、解维俊一行冒雨先后来到菏泽城区南关雨水泵站、丹阳桥阀门站、赵王河上游阀门站以及城区重点低洼路段,现场查看排水情况,要求各有关部门、单位迅速开展工作。
        孙爱军强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城市防汛工作的严峻性,强化措施,落实责任,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对安全隐患展开拉网式排查,确保各项城市防汛任务落到实处。要严格执行24小时防汛值班制度,保持通讯联络畅通,确保各种汛情指令及时上传下达。市城市防汛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应急队伍要迅速到位,做好行人、车辆疏通,全力做好城区防汛各项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解维俊强调,要对市区重点防汛部位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彻底消除安全隐患。要迅速完善各项防汛设施,雨污管网、排水沟渠要抓紧时间疏通,整治好防汛排水站周边环境。要做好各项应急准备,严格落实城市防汛预案,加强督导调度,全力保障安全度汛。
夯实防汛基础,做到未雨绸缪
        采访中,牡丹晚报记者了解到,在今年汛期来临前,我市城管、水利等多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准备工作。
       市城管局副局长田剑峰向牡丹晚报记者介绍,今年汛期来临前,该部门积极准备,对城区内的雨污水管道进行了清理,对城区各类排水管网、检查井、雨水井等防汛工程及设施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清挖和维修,清挖各类雨水井、检查井1200座次,更换雨水井盖300套,疏通各类管道16000余米,基本做到了排涝管渠通畅。而且,对城区外的河道沟渠予以了打通。
        此外,有关部门对南关排水站、三角闸排水站、韩堤口排水站、三角闸高压泵站、梨园小区泵站、儿童公园泵站、丁堤口泵站等7个泵站的配电设施、水泵、启闭机等设备进行了全面维修或更换,修复了城区主要排水河道上的4座闸涵,还配备3台车载水泵以提高应急排水能力。
        在此次暴雨来临之前,水利部门还提前排空了城区内坑塘内的积水,大大增强了这些坑塘的“吸水”能力;提前打开赵王河和洙水河交汇处的橡胶坝,降低赵王河水位,腾出容量“装水”。
破解积水难题,须建“海绵城市”
        尽管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这次降雨量大、时间集中等原因,城区部分路段还是出现了积水,影响了市民正常通行。那么,为何会出现这些问题?下一步如何从根本上破解?
       据了解,2007年编制的《菏泽市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已与当前城市的发展不匹配,编制新的规划迫在眉睫。城区管网建设标准低,表现在雨污水管网口径较小,大部分在60厘米-120厘米之间,远不能满足城市排水防涝需要。老城区管网多数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多数是砖砌下水道,直径大约在30厘米-50厘米之间,已经严重滞后。
        部分城市河道防汛功能没有得到发挥。老城区原有坑塘72个,面积近千亩,每个坑都互相连通,为老城区防洪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随着城市的建设开发,坑塘被人为填垫严重,目前仅 存 青 年湖、双月湖等尚在发挥作用,但面积不足三百亩,老城区蓄水能力大大减弱。城区沟渠侵占严重,有的已经消失,有的存在也是面目全非。菏鄄沟、南关沟等都需清淤和清障,赵王河下游也需打通才能发挥作用。
        基于上述原因,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建议,我市应提高管网建设标准,新建道路雨污水管网必须全部配套,已建道路应逐步改造实施雨污分流。新建管网和改造管网要按照菏泽市主城区暴雨强度公式(2014年版)进行设计施工,加快推进综合管廊建设,合理配置雨污水管线,彻底解决雨污混流问题。
        该负责人还建议,我市应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新建大型居住区、高校等区域,鼓励实施小型集雨工程,加强雨水源头控制,拦截蓄存雨水;提高城市地面的透水性,在城市的停车场、广场、道路等建设中尽可能采用透水材料,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增加雨水渗透,减少地面径流等。
(记者 邵建国

上一篇:抢排农田积水努力降低损失

下一篇:降雨引发路面坍塌市政部门紧急抢修

无线菏泽

菏泽报业传媒有限公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