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人生是一场修行

2016-07-22 10:26 来源:未知


      著名作家李国文,是一株文坛常青树。他曾凭借《冬天里的春天》获得首届茅盾文学奖,而后却“封笔”小说,改写随笔,成就斐然。我手中正读的《我为什么这样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6月第1版)一书,是李国文沉寂30多年重新思考人生后的心路历程。书中,李国文以细腻敏锐的笔触,书写人生是一场修行。
        这本《我为什么这样活》,有对童年生活的真情回忆,有对世情百态的描摹写真,有人间冷暖的真实体验,草木山水的深刻思考,讲述了人在一生中不同阶段的心境变化:从荣耀到孤独,从狂妄自满到日趋成熟,从针锋相对到宽容豁达。字里行间颇见学问,有真性情,也有洞明世事的敏锐的观察力,尤难能可贵的是拥有一颗超然的自由的心,唯其如此,方能获得从容和自信。书中穿插了大量对历史人物的评点,也夹有作者真实的生活经历及处世之道,借古论今,口诛笔伐,读来颇感痛快。全书通过一个个故事、一段段思考,回答了“人为什么这样活”的终极问题。
        一个人,经历过少年、青年、中年,步入老年,应当如何安度晚年?思想和行为上有什么值得注意的事情呢?李国文在《人之老》中,阐明了一个人应该如何优雅、不失礼貌的享受老年生活的一种观点和态度。他还用幽默的方式,告诉世人“年长时不娶少妇”的智慧。他在《不娶少妇》中写道:“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都可以通过金钱、权力、名望、关系网等等的精神和物质手段达到预期的改变。当然也包括娶一个妙龄少妇,重新焕发青春。但有一条却是钱也好、权也好,都无能为力的事情,那就是无论怎样把头发染得黢黑黢黑也遮挡不住的老糊涂。”这对于一个人应该如何度过自己的老年生活有所裨益。
        李国文与他的许多同辈人一样,经历过太多的风云变幻,艰苦磨难,因此对人生有自己独特的体验。所以,他在《达者一生》中写道:“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或达,或执,无所谓高低之别,上下之分。”这应当是经历过岁月磋砣的人,才能有这样刻骨铭心的感知。在《不愉快的秋》中他又说:“一个人的生命周期,其中也存在着春之生长,夏之辉煌,秋之成熟,冬之老当益壮这样的变化。成熟的本身,可以看作是一个新的生命小周期的开始。”这样的话无论对哪个年龄阶段的人,都有极好的启迪作用。一个人只有认识到这些道理,才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年龄,既不满足取得的成功,也不埋怨道路的坎坷,埋头奋斗。
        李国文也把自己的人生经历、读书体会与读者分享,劝告世人一定不要固步自封,要和着时代的节拍前行。在《为什么重读<千字文>》中,他反复劝告老年人,坦然面对年老并珍视 “这样一个老的境界”,发展兴趣爱好,寻求“自我之精神完善”。他也告诉世人必将经历的那些忧患、嫉妒、热闹……还有这些之后的空虚。他向外看过大千世界,向内体察饮食男女,最后还潜入孤独的内心,探索过自己文学的底气。这些文字,不是劝解,不是说教,意在说明,人的一生会享受春夏的热闹和恭维,也会陷入秋冬的冷清与肃杀。但如今回忆这些过往,他早已释然淡笑。这让人看到了一个长者的智慧。
        李国文还从古人的生活细节中,挖掘今人缺失的或需引以为戒的东西,打通历史与现实,将真实的历史体验和感受,奉献给读者。他在《溥仪大婚及其他》一文中,写中国人究竟有多爱看热闹,并指出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历来是慢半拍的。“但对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占大多数的小市民而言,那无关宏旨的热闹,那表面文章的热闹,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趋从性,不问后果的盲动性,实在是不敢恭维的。”这就是小市民的平庸灵魂。对于大师苏东坡,他点评为“时过境不迁,人去景长留”。他的历史随笔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格:神游千古,放眼时代,慷慨笑骂,笔耕学问,广泛得到好评。
        李国文说:“‘知天命’前,做加法。‘知天命’后,做减法。一加一减,这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生命史。”读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便是反思,无自觉及有意识的反思。李国文的字里行间,我仿佛听到他的叹息,他的呐喊,触摸到他内心的不平与不满。但他仍然是在理性地回头看,深信一切都会过去,坚守人世间的真善美,鞭挞人性中的假丑恶!正是出于这样的热爱,他的随笔才如此浑然天成和发人深思。这值得每一个读者的尊敬!

上一篇:夏 夜

下一篇:你是不是傻?

无线菏泽

菏泽报业传媒有限公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