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芒种时节话麦收

2021-06-09 09:30 来源:网络整理

时令逢芒种,四野麦子黄。户户无闲人,家家收割忙。

“芒种”时节,正是一年中农事最繁忙的时候:麦穗收尽,种苗插秧。芒种,一“收”一“种”,道出了节气的内涵,也蕴含了人生的真谛。收获后又开始新一轮的耕耘,芒种“忙种”,正是挥汗如雨的时候。

这个季节,正是农民盼望的季节。庄稼老汉站在田间地头,抚摸着饱满的麦穗,远望一垄垄的麦子黄了,满脸的皱纹里洋溢着喜悦的心情。丰收,是农家人永远说不尽的话题。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麦收工作全靠人力劳动完成。凌晨,夜色朦胧,人们就来到田间收割麦子。八九点钟之后,太阳就露出毒辣辣的嘴脸,火炉一般烘烤着大地,干燥的热风吹着。人们弯着腰,挥舞着镰刀,满地响着“嚓嚓嚓”的割麦声。麦芒扫脸又扎手,胳膊上出现密集的红点子,火辣辣的又痒又痛。尤其是腰酸背痛,动一动就如有万般的针芒扎在身上。一连几天甚至十几天的苦战,手上磨出了血泡,再去握镰把,钻心般的疼痛。每当此时此刻,真想跑到树下,躺在地上,闭上眼睛,屏住呼吸,美美地睡一觉……

割完麦子,还要用地排车往打麦场里运送麦子。过去农村都是土路,坑坑洼洼的,要把麦子拉到打麦场里,要十分的小心才行。拉着沉重的车子,须哈腰弯背慢慢地走着,向着目的地前行。一路上,最担心满车的麦子往一侧倾斜。如果,“哗啦”一下翻了车,车上的麦子翻倒在半路上,那就很麻烦……

麦收时节,最让人揪心的是夜里雷雨的突然袭击。如果夜里突然狂风大作,天空西北角乌云密布。刚刚入梦的人们,就会一骨碌爬起来往麦场上狂跑。拿着席子或塑料布,与雷雨抢时间。先把场里的麦子聚起来、垛起来,再用塑料布或席子盖上。每当电闪雷鸣之时,正是人们着急慌张之时!每个人恨不得自己有分身术。有时,刚刚把麦子垛好,大雨就瓢泼一般下来了。也有时等不及把麦子垛好,大雨就下了起来。无助的人们,只能无奈地望雨兴叹。

收割完了,还要碾压麦子。烈日下,打麦场上,摊晒着厚厚的麦稞子。灼热的阳光炙烤着大地,一丝丝的风都没有,空气十分干燥,好像擦一根火柴就能点着了似的。黝黑的汉子,戴着草帽,一手牵着缰绳,一手慢慢地挥动着鞭子。一头老黄牛拖着沉重的石磙子,在麦稞子上转着圈儿碾压。那石磙子发出“吱扭吱扭”的声音,仿佛是唱着岁月疲惫的歌。轧过几遍之后,要用木杈翻腾、抖动麦秸。如此这般,轧过一场又一场。每年的麦收工作都要十天半个月的时间才能结束。

八十年代末,电动脱粒机出现了。这个工作需要多个人合作完成,甚至是一家老小齐上阵。有往机器里送麦稞子的,有在机器旁边收集麦粒儿的,有往别的地方转移麦秸的……大家各司其职,忙碌而又条理有序。机器轰鸣,弥漫的灰尘,人人都如黑脸包公,连吐出的痰都是黑色的。汗水湿透了衣衫,困倦让人们更加疲惫。稍微有个短暂的休息时间,孩子们就会倒在麦秸堆里,带着满身的泥土汗水,呼呼睡去。

如今,麦收工作如收割、运输、储存、播种等,基本上都实现了机械化作业。

看,齐鲁大地,麦浪翻滚。蓝天,白云,麦田,收割机,收麦人。在朝霞的映照下,在夕阳的余晖里,轰隆隆的大型收割机穿梭于金黄的麦浪里,吞进去一排排的麦穗子,吐出来的是黄灿灿的麦粒子;在朝霞和余晖中,丰收和喜悦协调地演奏着优美交响曲。

如今,新时代的农民再不用镰割刀种、手拉肩扛了。过去艰苦的麦收情景已成为那个时代的岁月印痕,成了老一辈人刻骨铭心的历史记忆。

近年来,党的惠农政策更加激人奋进,乡村振兴已经纳入“十四五”计划。愿农民朋友能够跟上新时代步伐,种下一亩心愿,耕耘一片田地,不负韶华,向美前行,去创造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上一篇:态度是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下一篇:新时代文明实践引领农村新风尚

无线菏泽

菏泽报业传媒有限公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