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据侄媳妇张玉萍回忆:将军的原配来自红船街上的孙家,大将军五

2021-07-09 09:07 来源:网络整理

他本是师范学生出身,命运让他接触到真理,投身于革命;他返身乡里动员积极分子,为党发展了一批赤胆忠心的骨干党员;他是汉奸恶霸必欲除而后快的眼中钉,临危不惧的他数次逃离险境。他九死一生,无数次参加大仗恶仗,身上存有多枚弹片,一条弹痕紧贴右耳处纵穿……

他就是张向善,从威震天下的“临汾旅”里走出的鄄城籍开国少将——

张向善:从热血书生到铁血将军

张向善,1917年出生于鄄城县红船镇苗庄村。1936年入党,参加过著名的百团大战、上党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等。

1949年后,张向善历任师副政委、政委,川西茂州专署专员、茂州地委书记,茂州军分区司令员、政委,志愿军师政委,解放军二十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委,1964年晋升少将军衔。

接触真理 投身革命

张家富裕殷实,将张向善送读了私塾。张向善聪明好学,少年时考上了山东省立寿张县第八师范。

在上师范前,家中早早给他娶了亲。妻子长其五岁,性情温顺,勤劳持家。按照家里的期盼和设想,这将是一个理想而传统的人生:夫唱妇随、衣食无忧。

但张向善却在师范学校接触到了马列主义。

山东省立第八乡村师范学校,当时简称“八乡师”,位于山东省寿张县(现阳谷县寿张镇),1931年由菏泽籍老乡、山东省教育厅厅长何思源授意创建。次年夏,“八乡师”在寿张城东关外建成,招生对象为附近县乡的高小毕业生和部分社会青年,毕业后分配到上述各县乡村小学任教,是一所培养乡村小学教师的学校。

学校建校不久,校内即有共产党的秘密活动。1933年,中共山东省委政治交通员赵健民受组织委派,到“八乡师”开展工作,指导建立了中共“八乡师”支部委员会。次年春,中共八乡师党支部成立后,组织同乡会,出版《八乡师校刊》,引导学生开展各种进步活动。至1935年,全校八个班有六个班建立了党小组,党员发展到30多名。

就是在这样浓郁的进步爱国氛围里,少年张向善如饥似渴地阅读马列著作,聆听救国宣言,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在党支部领导下,张向善这些“八乡师”学生曾多次走上街头,宣传反帝反封建,倡导抵制日货,团结御敌。

1936年,入党不久的张向善受组织派遣,秘密回到家乡——鄄城县红船镇苗庄村。此行的目的,是发展党组织,动员积极分子入党。在张向善的动员下,苗庄村民苗安督入党。为了保守党的秘密,张向善瞒着父亲,在家中让苗安督与组织派来的同志会面。

1937年,张向善师范毕业,身份是宁阳中心校校长,实则是当地的县委领导,任务是宣传共产党的进步主张,发展党员。这期间,张向善再次回到苗庄村,发展了进步上进的村民苗安之和张向道加入党组织。

两次在家乡发展党员,苗庄支部最终建立。后来,党员队伍迅速扩大,苗宁贤、苗安印等一批积极分子先后入党,有的家庭甚至出现了父子都是党员的情况。

但这次回乡,他还没来得及让两位新党员与组织汇合,就收到了组织的来信。信里说,因情报泄露,敌军正搜捕共产党员,如果张向善回到宁阳,便会有杀身之祸。

从军报国 转战太行

宁阳回不去了,张向善便选择了寻找组织。

当时,抗日烽火已燃,上级组织里的一位同志隐身在一支国民党军部队里,而这支部队正陆续向西南撤行。怀揣着家人借凑的12块银圆,满是报国情怀的张向善一路向西南而行。动乱岁月,这点钱一路节俭用度,但也只走到四五百里外的许昌时,就已囊中空空。期间,许是时运不济,他多次探听到这支部队驻扎的信息,但每次赶往都恰逢部队刚刚离去。失之交臂的遗憾,饥肠辘辘的艰难,难灭青年张向善热血满腔的报国壮志。他坚定信心,一路忍饥挨饿,继续向前。

河南古称中州,自古交通发达。近代以来,建有数条穿越河南大地的铁路。听说这支部队已经赶赴陕西,张向善干脆爬上陇海线上拉煤的火车。这趟车将他带到西安,在这里,他终于与组织的同志接上了头。

这时的张向善,原本英俊壮实的身躯早已是瘦骨嶙峋,衣衫褴褛,面目全非!

组织将他派往了抗日的前线——山西!

几经奔波,张向善来到了抗战氛围热情似火的太原。1938年,他参加了山西民族革命大学抗日游击队,后编入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

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是抗战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山西新军的骨干力量,共分4个纵队。1937年8月,阎锡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提议,在太原组建了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总队。杜春沂任总队长,薄一波任政治委员,牛佩琮任政治部主任,下辖三个大队,12个中队,共1500余人。部队政工干部绝大多数为共产党员担任。 张向善就是在这支大部队里锻炼成长,后随三纵队编入八路军序列。1940年,张向善所在的三纵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

张向善善动脑筋,作战勇敢,他一步一个脚印,历任游击队排长、连指导员、三纵队游击10团组织干事、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团政治处副主任、太行军区第3军分区政治部敌工科科长、武乡独立营教导员、决9团政治处主任、副政委、政委。

恶仗硬仗 成就英名

张向善一生参加的战斗无数,经历过枪林弹雨,负伤多次,九死一生。

抗战胜利不久,毛主席应邀重庆参加和平谈判。这期间,山西上党爆发了一场举世瞩目的战役。

1945年8月,阎锡山部向我晋冀鲁豫解放区控制的长治地区(古称上党郡)进攻,“刘邓”领导的晋冀鲁豫军区,根据“坚决彻底消灭来犯之敌”的指示精神,集中太行、太岳、冀南3个主力纵队及地方部队3.1万余人,并动员5万民兵发起上党战役。

战役打得相当惨烈,一些地方甚至反复拉锯。张向善所在团抱着必死的决心,在磨盘垴打了一场硬仗。这场硬仗下来,原本过千的全团伤亡大半,活下来的仅余数百人。多年以后,每每回忆起这场战斗牺牲的战友们,张向善都心痛难舍。但这场战役,沉重打击了进犯之敌的嚣张气焰,彻底粉碎了国民党进攻企图,巩固并扩大了我根据地的后方基础,直接配合了千里之外的重庆谈判!

解放战争成就了昔日“三纵队”的威名,他们先后参加运城、晋中、太原、扶眉、秦岭、成都等战役、战斗,攻克县以上城市19座。在攻克军事重镇山西临汾时更是一举成名,从此被称为威名赫赫的“临汾旅”。而张向善就是这支部队中的“佼佼者”。据张向善的侄子张家胜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书籍《临汾旅》出版时,张向善就是该书的主编,书中有多篇老兵们的回忆。

难忘“二东桥里”战斗

对于张向善来说,最难忘的战斗,上党之外,就是抗美援朝时“二东桥里之战”了。

1951年,张向善入朝作战,任60军179师政委。第5次战役中,60军接到上级插向二东桥里、协同12军合围的指令,军首长将任务交给了179师。师长吴仕宏要亲自带537团去,政委张向善却认为师长应指挥全师,不同意他去。结果由副师长张国斌率537团去。

179师537团冒雨疾进二东桥里,在九陵山前沿追上敌军与土耳其旅一部、美25师一个黑人,双方连扭打在一起,攻占了92.6高地,随后坚守该高地。就在同时,敌机空袭179师师部,吴仕宏受重伤,60军下令179师撤回休整。

上一篇:在“红三村”热土上,用心讲好革命历史

下一篇:让阅读成为企业新风尚

无线菏泽

菏泽报业传媒有限公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