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大步向前,“暴走团”风靡菏泽

2016-08-22 11:02 来源:牡丹晚报


        时下,正值 里 约 奥 运会,当奥运健儿在赛场上摘金夺银时,在菏泽城区,一群由数百人组成的队伍浩浩荡荡,将汗水散落在街头巷尾的月光下。傍晚时分,菏泽城区步行街、大剧院、和平路等多个地方出现 “暴走团”,他们着装统一、步伐整齐,伴随着广场舞激昂的音乐,大步向前,其浩大声势总会令路人驻足观望。这是一项自发性的全民健身运动,近来在我市兴起,他们从三五成群,到逐渐吸纳成员拥有数百人,风雨无阻,风靡一时。
月光下的“仪仗队”
        8月18日晚7时40分许,菏泽步行街已经聚满了穿着红色短袖的“健身达人”,他们有男有女、有老有少,随着团长成兆庆吹响哨子,原本还散乱的人群立刻变得十分整齐安静,他们很自觉地排成两列,分别站在旗手后面,队伍长达近百米。队伍中的人大多休闲或运动装扮,每个人都精气神十足。随着音乐响起,成员们伴着节奏自由摆动手臂大步前行,此时,鲜红的旗帜随风摆动,上面写着“菏泽暴走团”,好不威风。
        牡丹晚报记者了解到,这个自发成立的“以竞走为健身目的”的团队叫“环城暴走团”,是菏泽城区内最早成立的暴走团队之一,正是因为环城公园是他们的主战场,队名便由此而来。牡丹晚报记者注意到,这支自发组建的团队已经有了很专业的的配置,队伍前后两头各有两人扛着大旗,上写暴走团名号;队伍中间不断有旗手护航,成员们着装统一,步伐一致,而且,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人腰间挎着小音箱,放着昂扬的广场舞音乐。跟着音乐节奏,他们的速度不急不缓,远远望去犹如一条蜿蜒的红色巨龙,在夜色下匍匐前进。
        据成兆庆介绍,“环城暴走团”成立于2015年6月28日,一年多来已经有300余人,每天坚持暴走的人数基本保持在300人左右,不管刮风下雨,他们都如约而至。
        当成兆庆的团队在围绕环城公园暴走的时候,市和平南路的“奥林暴走队”也在同一时间开跑,与“环城暴走团”鲜艳的红色短袖不同,“奥林暴走队”是清一色黄色队服,走在前面的两名旗手控制着队伍的前进速度,后面的队员紧跟其步伐,随着音乐节奏,所有人尽可能地将抬脚、落地的频率保持一致,这组“暴走团”宛如一支“仪仗队”一般行进在夜色中,成为一道风景线。
        牡丹晚报记者了解到,“奥林暴走队”与“环城暴走团”一样,都是以健身为目的自发性团队,他们规模相对较大、人数较多。不仅如此,在市区其他地方,如菏泽大剧院广场、天香公园等地也有很多暴走团。一时间,暴走健身成为一种时尚。
固定里程,掐准时间
        “奥林暴走队”的队长刘晓伟告诉牡丹晚报记者,暴走,是一种高强度又简单易行的户外运动方式,它源于美国,风靡欧美,流行于韩国、日本、香港等地,是一种新时尚、新运动,目前世界上暴走一族大约有七千万人。
        “最近传到我们菏泽,成为一项比较流行的健身运动,它的出现是人性的一种回归和外显,体现了人们对水泥钢筋都市的反叛,以及对大自然的向往和不懈追求。”刘晓伟说,“所有暴走运动是有严谨的科学依据的,我们选择固定的时间、固定的里程进行锻炼,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牡丹晚报记者了解到,无论是“环城暴走团”,还是“奥林暴走队”,他们在运动的时候都是固定里程、掐准时间,“环城暴走团”是50分钟行走6.24公里,“奥林暴走队”是一小时暴走7.6公里,从健身的角度来分析,都是保持在一万步以内。
    “根据音乐节奏踩点,我能准确地判断出当前的步伐频率,从而调节队伍的前进速度,保证每小时7.6公里的时速,因为只有适当的速度才能平衡各个成员的运动负荷量。”“奥林暴走队”的旗手李婷说。
21天,由两人发展到300余人
       各个暴走队整齐划一的暴走模式和科学严谨的运动量是不断吸引成员加入的主要原因。如果说成立较早的“环城暴走团”只用了一年的时间便从6个人发展到300余人,算是“扩军迅速”的话,那么“奥林暴走队”只用21天便由两人形成300人的队伍,绝对令人诧异。
       今年7月21日,原本在菏泽大剧院参加暴走的刘晓伟无意间发现市和平南路多个小区的居民经常在晚上夜跑锻炼,而且出现了不少三三两两的暴走小团队,便萌生了组建暴走团的想法。
       “每天晚上,有很多小型的暴走团队在附近锻炼,他们三五成群,人数较少,没形成规模,很多人积极性不高,在运动中都掉队了,我便想成立一个有组织的团队,恰好领队李效晗也有相同的想法,我俩便一拍即合了。”刘晓伟说。
       李效晗告诉记者,7月21日当天他们便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吸纳周围的邻居,并号召他们晚上集合暴走,令他们想不到的是,当天晚上就有七八十人参与。
       牡丹晚报记者了解到,李效晗和刘晓伟都是部队转业出身,在带队上比较有经验,很快便吸引了不少附近的居民参与其中。“我们没想到附近的居民对暴走健身有这么强烈的欲望,几乎是一呼百应,21天,我们的队伍便超过了300人。”李效晗说。
牡丹晚报记者 武 霈

上一篇:“白事”实行“一碗端”,“红事”彩礼不攀比

下一篇:万福河畔将崛起“南部新城”

无线菏泽

菏泽报业传媒有限公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