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子陵成武留踪
2022-03-23 09:19 来源:网络整理
清代道光《城武县志》中记载:“严子陵井,在县西南二十里许三岩村内。井口甚隘,仅容水斗,下阔可以运船。旁有台,高丈许,亦号子陵台。传谓子陵避兵处。”严子陵是我国东汉时期的人,因品德高洁而被《后汉书》所立传,他青年时名声就很好,并与光武帝刘秀是同学,是有名的高士和隐士。严子陵曾经在成武县隐居,为该县的历史文化增添了一段传奇。
据记载,严子陵(前39年—41年)本姓庄,因避汉明帝刘庄讳改姓严,名光,一名遵,字子陵。东汉会稽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市)人。他出生于汉元帝永光五年,元始元年(公元1年),他的父亲在河南新野任县令时,刘秀的父亲曾在陈留郡济阳县任县令,两人相识,并成为好友,所以,严光和刘秀也成了“发小”。严子陵的父亲后来回到了家乡,严子陵渐渐长大,又到京城太学学习,又遇到在太学的刘秀,因为发小的关系,两人成为同窗密友。后来,刘秀起义,在建武元年(25年)建立东汉后,严光就退隐江湖,靠设馆授徒和垂钓谋生。刘秀知道严子陵的学问,想请他出来做官,但多次寻访都没有下落。《后汉书》记载:“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濮州志》记载:“富春山在州治南四十里边鱼店,即子陵初隐之处。”从严子陵“钓泽中”来看,其应该是在雷泽钓鱼。濮州州治原在鄄城县境内,雷泽也在鄄城县,为什么严子陵会在雷泽隐居垂钓呢?因为雷泽是中华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也是上古伟大的帝王舜捕鱼的地方,严子陵在这里隐居,也是为了追寻古老的历史,赴自己的“心灵之约”。严子陵第一次所隐居的地方在鄄城的雷泽,这从后来严子陵回答刘秀的征召所引用的典故就可以看出。
刘秀怀疑齐国上报的这个人就是严子陵,就派人乘车带着礼品去聘请严子陵。去了三次,严子陵才随使者回来见刘秀。刘秀款待严光几天,严光也不主动去拜见刘秀,刘秀只好亲自到馆驿去见严光。严光躺着不起,刘秀到了床前,摸着严光的肚子说:“哎呀子陵啊,不帮我治理国家为什么呀?”严光装睡不答应,等了很久才睁开眼看着刘秀说:“古时唐尧很有德行,想把天下让给巢父(许由),巢父听后就去洗耳朵去了。读书人都有各自的志向,为何要逼迫呢?”刘秀说:“子陵,我竟然不能说服你呀!”于是,坐车叹息着走了。上古帝王唐尧的都城成阳在今菏泽市牡丹区胡集镇的城阳故城,而且尧的封地唐就在牡丹区、成武、曹县一带,严子陵隐居鄄城雷泽、成武县,也是为了追随上古先贤的遗风。
从《濮州志》的记载来推断,严子陵最初在雷泽隐居,使者第一次请他,他谢绝了。为了躲避征召,严子陵又迁移了隐居地点,这个第二次迁移的隐居地点应该就是成武县了。成武县西南二十里的三岩村,是以严子陵在此隐居而命名的,当时此地应该是个小村落,皇帝刘秀的使者来征召他,定然会引起轰动,于是村名改为严村,随着时光的更迭,严村在口口相传中发生讹变,成为岩村。后分为北、西、东三个小村,俗称三岩村;也有说法是因为刘秀第三次从这里才请走严子陵,所以叫三严村(三岩村),今为成武县天宫庙镇袁庄村。严子陵为什么会迁移到成武县西南隐居呢?因为此地是上古九泽之首孟渚泽的范围。《尚书·禹贡》记载:“导菏泽,陂孟猪(孟渚泽)。”古菏泽是一个大水泽,在今成武县北与定陶区交界处。成武县南部天宫庙镇南一带属于汉代的孟渚泽北部范围,该泽是上古九大古泽之首,鱼虾众多,水草丰美,风景如画,严子陵隐居于此,至少生活无忧。因为严子陵是高士,名气很大,古代兵荒马乱的时候,土寇知道三岩村曾是高士所居,行为也受感化,所以相约不抢掠该村,留下了“寇不入三岩”的俗语。
在袁庄村,严子陵井至今仍留有遗址。从县志记载中可以知道,这口井上窄下阔,非常特殊,和平时人们所使用的水井大不相同,而且和成武城湖遗址出土的汉代直筒式陶井更不相同。而且,此井旁建有严子陵庙,可见,严子陵隐居于此所言非虚。
史料记载,东汉建武三十二年(56年)正月二十八,刘秀从洛阳出发,到泰山封禅,在途经成武县时驻跸。笔者认为,其一则是瞻仰高祖刘邦在文亭山的遗踪;二则是怀念曾隐居于此的好友严子陵。此时,严子陵已去世15年了。
严子陵这种不慕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历史上不少文人墨客都曾歌颂过他。清代成武人张葆中作有《严子陵井》一诗抒发感慨:“汉邑几经改,先生井至今。试观清夜月,犹见古人心。郜鼎寒烟敛,云亭宿草深。惟余高士迹,千载未消沉。”
下一篇:遛鸟时,路上要把笼衣放下,以免鸟儿遇到突发刺激野性发作,惊悸乱扑。至树林茂密处,将鸟笼挂在树枝上,掀开布帘,让它适应新环境,与“同僚们”交流鸣叫。人们根据喜好,所养的鸟儿各不相同,有鹦鹉、文鸟、黄鹂、百灵、画眉、白玉等,体型不大的百灵、画眉叫声清脆悦耳,变化多端。金丝雀,叫声婉转悠扬,好像有脆脆的水音,听起来特别舒服。黑体黄喙的鹩哥,叫声低沉,但模仿能力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