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姜马庄:没有马姓的黄河故道村落

2022-07-27 09:30 来源:网络整理

单县蔡堂镇姜马庄村原名马庄村。明朝洪武年间,马氏在这里建村居住,后经几代人辛勤耕耘,至清末拥有庄田数百亩,在村中央修筑了马家四合大院,村西建设了占地十多亩地的花园,成为黄河流域闻名遐迩的村落。

后来,富甲一方的马氏家族产业分割,其中一支人搬到村西南另建了一个小庄子,名为前马庄。并兴建了一座庙宇,取名马庙。每年农历二月二的庙会,商贾云集、香火缭绕、车水马龙,煞是热闹。

有一年,黄河泛滥,淹没了这里的土地,马庄、前马庄马氏族人舍家弃业,投奔他乡,终未回归。明末清初,姜姓一族人看中了马家居住遗址,认为是宜居繁衍的风水宝地,决定新建村居。他们在黄河故道对岸的马滩集一带(今属安徽砀山县)找到了马姓后代,并向马家支付一定银两,双方立下协约,将所建村取名为姜马庄,保留了马姓字。延续今日,姜马庄依然没有马姓人,保留下来的只有当年马家花园中的一口古井,而马庙则早已沉溺于历史长河中。

随后,孙、母、诸葛等姓氏陆续迁入定居姜马庄,人丁、物产更加兴旺、丰饶。姜氏家族不仅谙熟稼穑,还开办了面粉、粉条、香油等作坊,生意兴隆,收入不菲,逐渐成了当地的富裕大户。

姜氏族人十分重视教育,专门聘请教书先生在家里辅导孩子习文弄墨,先后有道光元年的姜坚、光绪二十四年的姜润年等7人受命朝廷官员,皆落叶归根、魂归故里,栖身村前后两处姜家陵地。

清朝末年,姜氏家族衰败,将村庄连同土地一起卖给了单县城里富豪朱德山、朱德范兄弟,成为朱家的“下庄子”,朱德山做了庄主,而村名未易。

朱氏兄弟在村周围修筑了寨墙、寨壕、炮楼,建设了东、南两处豪宅,组建了武装力量看家护院,姜马庄再度驰名乡野。

据民间传说,朱德山酷爱戏曲,专门拿出100亩良田收成组办戏班子,二三十名演员中有著名的青衣大金牙和小金牙、丑角蔡留法、黑脸麻拉,还有号称“盖九州”的金眼生等。逢年节、遇喜事、获丰盈,戏班子都会连演数日,直到湖西抗战烽火燃起,方才“人去台空”。

1946年春,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开始,姜马庄群众斗地主、分田地,翻身做主人。朱德山躲避斗争逃匿时为敌占区的砀山县,次年八路军大反攻,其愈加惊恐,思乡难归,终客死他乡。

1948年冬,淮海战役打响,解放军在姜马庄朱氏大院内设立了兵站,时任村长国宪平组织群众支援前线,青壮年抬担架,夙夜往返,45副担架每天抬来45名伤员,院子安置不下,又在南大门外搭起帐篷救助轻伤员。全村妇女皆参与照顾伤员,老人拾柴生火做饭,乡亲们还捐款捐物置办了几十口棺材,安葬烈士遗体。

期间,姜马庄村民按照当地传统风俗,为37名烈士入殓、净面、叩首、烧纸、焚香,以最高的礼节将烈士遗体安葬于村东南角的5亩田地里。后来,他们又找到贾庄地道战中牺牲的15名八路军战士遗体,与兵站烈士埋葬在一起,并称此陵地为“八路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八路林”之地划归安徽砀山县,但姜马庄百姓对烈士的祭奠延续至今,整整74年。 文/图 通讯员 刘厚珉

上一篇:心中有热爱 哪都是舞台

下一篇:振铎:西周曹国第一位君主

无线菏泽

菏泽报业传媒有限公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