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流风遗韵话“槐市”

2022-07-27 09:32 来源:网络整理

槐市,对于如今的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陌生的词语。仅从字面上有一个“市”来理解,大约就是一个交易的市场。那么,这是一个交易什么的市场呢?和我们口语中的“粮食市”交易粮食、“菜市”交易蔬菜的解释不同,它不是交易槐树的市场,它的本意是一个图书交易市场,相当于今天的“文化市场”。后来,随着古代学子们对知识的渴求,又逐渐发展成为学术交流的场地。而在几百年前,成武县城区内就有这样一处“槐市”。

在成武县城古城街西段路南,有一株树围两米左右的古黑槐树,它默默生长在街边,历经了几百年的风雨,依然枝繁叶茂。这棵树所在的地方就是明清时期成武的槐市所在地,它也是成武槐市的“直接见证者”。槐市是图书市场,为什么不直接叫“书市”呢?这和历史人物王莽有关系。西汉末年,王莽被封为安汉公,加九锡,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王莽本身是个博学的人,他非常重视知识分子作用。为了让读书人为他所用,他下令在各郡县设立学宫,网罗人才,并征召天下的“异能之士”来京师讲学。随着人数的增加,学校容纳不了,王莽于公元4年在长安城东南郊扩建了能容纳万人以上的太学,读书人多了,就需要有图书市场来交流知识。他就在太学附近的槐树林里设立了一个定期买卖书籍的市场,因市场在槐树林里,被称为“槐市”。

东汉末年的地理书《三辅黄图》对“槐市”有记载:“王莽作宰衡时,建弟子舍万区……为博士舍三十区。东为常满仓,仓之北为槐市,列槐树数百行为隧,无墙屋,诸生塑望会此市,各持其郡所出货物及经传书记、笙磬乐器,相与买卖。雍容揖让,侃侃訚訚,或论议槐下。”在槐市里,读书人不但可以出售自己用不着的图书,还可以购买各类书籍和文化用品,是典型的文化市场。读书人都非常有礼貌,大家在学习中有困惑,也就在槐树下互相请教、答疑解惑,完成思想的交流。如果要追寻中国古代的文化市场,那大约就是“槐市”了。

成武县的“槐市”在明代以前无考,在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赵州人、进士张居仁任成武知县,到了第二年,在他的治理下,成武县境内民众获得了丰收。有了资金,他就组织修缮了城郭。完毕后,还剩了一些砖瓦木料。而成武县有一通唐代著名书法家虞世南书写的《孔子庙堂碑》,张居仁经常研读,其碑文中有“青葱槐市,总翠成帷”的字句,这令他想起了汉代的“槐市”,每当读到这些历史,总让进士出身的他非常感慨。于是,为了让成武的学子们有一个文化交流的场所,他通过实地勘察,发现县衙西边不远的隅首处有一块空地,还有不知什么时候栽植的几株古槐,苍郁可爱,是一个好地方。他就找了工匠,利用修城剩下的材料,建了坐北朝南的五间正房,以及东西各三间厢房。大堂前面是仪门,仪门前是正门。他在正房上挂了个“益入”匾。据他解释,是让有益的人进来,互相受益。东西厢房的匾分别为“摇黄”“舞翠”。同时,配套建筑还有思槐亭。整个院落建好后,充满了诗情画意。

张居仁是书香世家,他本人学问深厚,对经、史、子、集都有研究。在槐市的房子里,他经常邀集县学的博士(老师)和生员在这里乘凉避暑,讨论学术,一时学风兴起。在这里,张居仁还和一位老师讨论了怎么做学问的问题,两人引经据典,互相“抬杠”,言辞所出,如舌灿莲花,展现了张居仁深厚的国学功底。后来,张居仁把修建槐市的经过和辩论的内容写成了一篇名为《槐市记》的文章,流传了下来。从中,我们也可以一窥明朝人的学习生活态度。从张居仁当时的记载来看,留存至今的这株槐树至少已经生长了五百年。

如今,槐市的建筑早已消失在漫漫的历史中,为纪念这处古遗址,该县把与此处南邻的一条街命名为“槐市街”。而古槐市只留下了这一株老树,微风过处,沙沙作响,似乎在讲述着那古老的流风遗韵……

上一篇:振铎:西周曹国第一位君主

下一篇:时迁发明“叫花鸡”

无线菏泽

菏泽报业传媒有限公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