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炸弹”七天“炸掉”一月工资
2016-10-09 09:25 来源:牡丹晚报
“国庆7天假期,我共收到9份请柬,算下来,一共包了三千多元红包。”刚刚过去的这个国庆假期,让参加工作一年的菏泽市民张坤“苦不堪言”。
十月是传统的结婚旺季,众多新人选择在这个“黄金时间”走进婚姻殿堂。但记者了解到,国庆黄金周在近年逐渐成为“结婚黄金周”,面对短时间内接踵而至的婚宴请柬,不少市民度过了这个“痛并快乐着”的小长假。
婚礼扎堆,不少市民分身乏术
国庆假期,菏泽城区路上迎娶新人的彩车明显增多,各大酒店门前的鞭炮声不断,一对对新人选择在这个假期走进婚姻的殿堂。
“一共就7天假期,本来和同学说好去旅游的,但9月底就收到5份请柬,婚礼均在国庆黄金周举行,我们只好放弃了旅游。”菏泽市民张坤昨日告诉牡丹晚报记者,这9份请柬,有的婚礼举办日期重叠,有些朋友的婚礼只能“礼到人不到”。
无独有偶。市民尹先生也遇到了这种难题。
尽管尹先生参加的几场婚礼没有集中在国庆假期这几天,但他的计划被打乱了。因为老家在外地,他打算趁假期回家看看。不料,两个同事的孩子结婚,都选在10月1日。
对于参加婚礼的事,尹先生很纠结:“去吧,不能回家看望父母;不去吧,人家给发请帖了!”“一天两场婚礼,实在分身乏术呀!”他感叹道。
“红色炸弹”炸掉一月工资
结婚这样的喜事肯定少不了红包的“身影”。9月末,看着结婚请柬像“红色炸弹”一样接踵而来,再想想送礼的红包一个接一个,不少菏泽市民表示“压力山大”。
“结婚的都是同事、朋友、同学,收到请柬,红包肯定要给的。”市民吴先生说,他在一家市直单位工作,一个月工资三千多元,半个月下来就把这个月的工资透支了。“关系铁的得1000元,同事至少也得200元到500元。说实话,快‘揭不开锅了’。”吴先生苦恼地告诉记者。
有工作的朋友面对接踵而来的“红色炸弹”叫苦不迭,而对于一些仍在学校就读的本科生、研究生无疑更是 “雪上加霜”。他们收到同学、朋友的结婚请柬,高兴之余也有些无奈,“现在一月生活费才一千元钱,给同学随礼就要花去一大半。”正在读研究生的菏泽人胡国庆昨日告诉牡丹晚报记者,家长工作也都挺辛苦,他真不知道该怎么向他们开口要钱了。
微信红包成随礼新方式
为玩个痛快,不少年轻人选择微信红包或支付宝转账等方式随份子,这样,既不失礼节又不耽误出游。
“有些外地的朋友结婚通知了自己,又不方便赶过去,我就选择用微信红包的形式随礼。”家住菏泽中达尚城小区的刘博告诉牡丹晚报记者,用微信发红包其实有些情况下也是很无奈的,但仔细想想,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能从人情上说得过去,他认为还是可行的。
牡丹晚报记者采访发现,大部分年轻人,对于这种随礼方式并不反对。不少年轻人表示,真正处得好的朋友,其实也能理解大家的难处。“国庆出行真的不便宜,有这来回路费的钱,不如直接包给新人。”他们认为。
礼尚往来顺其自然最重要
中国是一个注重人情、关系和面子的社会,“人情”在中国人的社会交换体系中是一个核心概念。不少市民对记者表示,结婚本是一件喜事,却因为礼金成了不少人的负担。现在的结婚典礼越来越成为一种仪式,不少人根据别人的礼金数决定自己的红包厚度;也有人打肿脸充胖子,认为送得少没面子;还有的甚至演变成了一种不愿吃亏的“算计”。
“中国人结婚讲究良辰吉日,希望讨个好彩头,这是导致扎堆结婚的重要原因。”从事婚庆工作的魏辉表示,实际上,扎堆结婚却容易产生一系列问题。
魏辉告诉记者,礼尚往来顺其自然最重要,婚礼红包的频率和数额与送的人的本意不一致,硬着头皮送同样感到别扭。所以,不妨在你不想送的时候找个委婉的托词,比如“人不在本地、实在无法赶过去”等。
牡丹晚报记者 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