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国考”催热“公考经济”辅导班价格每小时高达980元

2016-10-20 09:26 来源:牡丹晚报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从10月15日已正式拉开序幕,考生也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除自学之外,为确保通过考试,也有考生选择上专业的辅导班,各辅导机构也开始 “紧锣密鼓”地宣传招生。据记者了解,2017年度中央机关及直属机构120多个单位共招考2.7万人,其中,菏泽63个职位招考91人。截至17日16时,全国已有14.92人通过审核,与去年同期的14.79万人相比,超出千余人,“国考”热度依然不减。
“国考”书籍热销
        10月18日,记者来到菏泽学院附近的几家书店,看到各个书店门口贴着公务员考试各种辅导教材的宣传资料,《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专业教材》、《历年真题解析》等各式各样的“国考”书籍也被店主摆在最显眼的位置,书店里前来选购书籍的顾客络绎不绝。
        据了解,也有不少备考者早已提前买了相关书籍,但申论、行政测试等书仍旧摆在各书店柜台醒目的位置,而且也不乏顾客翻阅。“有数量关系专题讲解的书吗?”“有最近几年的公务员考试真题吗?”几位顾客在书架前咨询。据记者了解,现在销售量最大的公务员考试书籍主要以习题为主,很多备考考生为了能巩固知识点或提高做题准确率,都会来购买相应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根据难度、重点的不同,价格在十几元到几十元不等。“最近几天,每天公考工具书的销量都不小,昨天一天卖了几十本题册。”菏泽学院附近一家书店的销售员说。
        “已经报名‘国考’了,现在来挑选几本辅导教材。第一次参加公务员考试,选购书籍前,咨询了学长并在公考论坛上查了一下信息,也有不少辅导机构来学校推荐 ‘国考’课程和书籍,我是收集了很多信息才选购的这几本书。”正在书店选购“国考”书籍的菏泽学院大四学生王佳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学生都被各种各样的辅导班、书籍弄得“眼花缭乱”,买了不同机构的“国考”书籍,但记者调查发现,不少辅导资料内容相似,和前几年的备考用书大同小异。
“国考”课程受热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根据考生所需要的培训课程的深浅,“国考”补习班的价格也不一样,既有上万元的“天价”班,也有几百元的“亲民”班。网络课、面授课、协议班、封闭班等针对不同备考人群的辅导班也应运而生。其中中公一款全程协议课,针对有一定基础的考生集训的24天封闭式课程,价格高达19800元,开课时间在11月。负责招生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如果选择报该课程的话,可全程协议,笔试不通过的话将退费。工作人员介绍,尽管价格较高,但目前报名的考生不少。
        除了辅导班之外,很多辅导机构还打出了 “一对一”的课程,价格同样不菲。据某辅导机构工作人员介绍,这种课程以小时计费,每小时价格980元,而且考生最少要学习6个小时。
        一位刚刚报过班的黄同学坦言:“我和闺蜜都想考公务员,所以花10000多元报了这个全程协议集训班,课程内容相对也比较全面。因为菏泽地区开课比较晚,我们准备去济南学习,10月25日就开课了。只要能提高成绩,花多少钱都值得,反正选择公考这条路,财力、精力就都要舍得投入。”
        另外,辅导机构还普遍开设有网络课程。“相比实体培训而言,线上课程课时较多,但价格也多在数百元至几千元之间,而且购买者众多。绝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在辅导机构的网站上、APP上购买网络课程,有的还会几个同学共享一个账号,不但方便,而且便宜,在选择课程时也会注重课时长短和师资力量。”买了网络课程的菏泽学院学生刘天向记者说道。记者在某辅导机构的APP上看到,价值680元的公考课程时长达300余课时,目前一个班次已经销售将近2000人。
临时抱佛脚不如平时多积累
        “国考”辅导机构学费如此高,那么效果到底如何?几名“国考”过来人表示,上辅导班的确能起到一定效果,但由于每个考生基础不一样,在选择报班时务必量力而行。
        曾在济南接受过“国考”辅导的孟先生告诉记者,他报的是封闭班,课程安排非常紧凑,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除了午饭和晚饭,其他休息的时间很少,具体的学习内容主要以讲解和模拟训练为主。“模拟训练就是拿出往年的真题,我们分组练习,老师挨个进行指正。”在面试环节的教学上,孟先生说老师教的内容较为固定,而且有些死板,“比如面试时该穿什么样的衣服,见了考官如何打招呼等,都有固定套路,确保不会出错,但也不会出彩。”
        孟先生说,很多考生都是“临时抱佛脚”,花高价钱报辅导班,但效果往往不好。“现在的‘国考’题目,考验的多是平时积累和个人能力等。如果短时间恶补,很难在竞争中胜出。”
        如今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公务员工作相对稳定,出现了到处参加公务员考试、不考到“铁饭碗”不罢休的“考碗族”。菏泽学院教授柴清华认为,公务员并非永远的“铁饭碗”,考生要理性对待:“对学生来说,更多的是要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自己全方位的能力,考生报考公务员应该理性一点儿,高投入未必会有高回报。”
牡丹晚报记者 文杰

上一篇:猩猩指代奥巴马 美国市长被痛批“种族歧视”

下一篇:南京林大49名学生被劝退 学业警示能否保证人才质量?

无线菏泽

菏泽报业传媒有限公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