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浙江夫妻游日本顺走酒店马桶盖受到广泛关注

2016-10-21 14:48 来源:牡丹晚报


        10月18日晚,一导游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称,一对宁波年轻夫妇跟团去日本旅游,住在名古屋,退房时竟把酒店房内多功能马桶盖卸下带走,酒店发现后,打电话给导游并报了警。事件随后在网上持续发酵,受到广泛关注。
赴日游客带走酒店马桶盖
        据该公众号称,一对中国宁波的年轻夫妻跟团去日本旅游,离开名古屋一酒店时,把房间内的多功能马桶盖拆卸下来并带走。酒店发现后立即联系团内导游,并报了警。此事引发网友热议。笔者在网上热传的截图中看到,一位疑似该旅行团导游在聊天时称,“我客人把名古屋东横酒店的马桶盖给带回来了!拿什么不好竟然偷马桶盖!酒店现在要我邮寄回去,我还跟酒店说我客人没拿,后来再三确认,真丢死人了。”
        据上海春秋旅行社有限公司宁波分公司负责人杨先生介绍,通过公司调查,该夫妻系来自浙江台州的两位80后,带着孩子于9月底报名参加了10月17日至22日从宁波港出发的日本六日游。
        10月17日到达日本后入住名古屋的东横inn酒店,俩人想把房间里的两张单人床拼在一起,搬床的时候看到了床下的马桶盖,“以为是上一位客人遗落的,产生了‘贪小’的心理,才把马桶盖带走”。
        杨先生表示,在该旅游团10月18日退房后,酒店方面发现马桶盖被拿走,随后联系了导游,当时旅游团在去富士山酒店的路上,夫妻俩经导游帮助已经在当天晚上把马桶盖寄回酒店,后来又做了书面道歉。
游客已写道歉信
        事情发酵以后,19日,浙江东港旅行社负责人提供了一份由游客手写的书面道歉,内容如下:
        本人在2016年10月17日晚入住名古屋东横941房间,在床底下发现一个盒子,以为是前一位住户遗落物品,抱着贪小便宜心理,将此物带出酒店。上大巴车之后,导游通知该物品为酒店物品(备用马桶盖),本人当即答应导游归还此物。由于行程原因不能立刻邮寄回酒店,给地接社、酒店等单位造成麻烦,本人由衷表示歉意、忏悔,希望酒店、地接社能够宽大处理此事件,这种不当行为,保证不会再发生,非常抱歉。
        据领队陈女士向宁波市旅游局陈述事情经过称,地接导游18日上午10点接到酒店电话,在入住富士山酒店后,陈女士和地接导游详细了解了情况,她找客人了解此事,客人承认自己拿走了,不过已经在当晚寄还给东横inn酒店了,导游告诉她酒店不再追究责任,客人也会在最后一天入住东横inn酒店时会当面和酒店道歉。
        20日上午,笔者从宁波市旅游局工作人员处证实,该夫妻已将马桶盖归还,当事人也已经手写了道歉信。“我们需要下一步更好地引导游客。”工作人员说,目前,该旅行团游客及导游仍在日本,将于10月22日回国。
涉事游客已向单位提出辞职
        日前,宁波有关部门 “辟谣”说,游客不是宁波人。但是有网友表示,是宁波人还是台州人并不重要,从日本视角来看,事件的主角就是中国人。19日,笔者了解到,李先生和陈女士都是浙江台州人,陈女士是浙江一家商业银行台州经济开发区支行客户经理。
    由于此事迅速发酵,当事游客承受了巨大压力,目前情绪很不稳定,将提前回国。
    笔者了解到,当事的台州游客家境不错,夫妻俩一个做生意,一个是企业职员,平时在单位里工作很勤奋,经常加班。事情发生后,当事游客已主动向单位提出辞职。
张 丽
“顺走”日本马桶盖丢了谁的脸
        日本的马桶盖又火了。浙江客人将入住酒店的马桶盖带走这一信息在朋友圈发酵后,迅速引发舆论狂潮。诸如“丢尽了国人的脸”、“丢人丢到日本去了”之类的说辞,全来了。宁波市旅游局负责人也忙不迭“撇清”,拿走马桶盖的事是真的,游客也确实是从宁波出境的,但“绝对不是宁波人”。
        游客拿走并非属于自己的物品,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动因,都是不应该的。即便是事后已道歉并归还,其行为属于严重的过错行为。错了就是错了,这没什么好辩解的。
        值得注意的是,报道特别提及,李先生和陈女士夫妇是 “一家三口出游”,这意味着,这一对夫妇可能是当着年幼的孩子面做出了这样的行为,这样的“身教”对于下一代健康成长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从已披露的道歉信看,这对夫妇自认是“贪小便宜”,其实,这不过是其日常行为及认知逻辑的自然呈现而已。已经习惯了“顺手牵羊”,也不认为这样的 “昧人财物”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一有机会,自然就会心动手痒。这也表明,此二人的道德水平与行为准则确实有了偏差、出了问题。无论是从道德还是从法律的层面看,拿人财物的行为均不可取,非有事实的教育甚至是必要的惩戒,不可能会长记性。
        但如果说这俩中国人丢了国人的脸,则又不免打击面太大。中国每年出境游的人数过亿人次,且还在持续增长。据日本国家旅游局发布的统计数字显示,仅今年7月中国赴日旅游人数就达73.14万人。如此巨量的人数出游,即便出现一点不文明行为,也属于个例,丢的是他们自己的脸面,似乎并不能、也不应该上升到“国人的脸面”这样的高度。
        说到底,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公民的教养是公民个人及公民之间的事,涉及不到公民与国家之间,也与其他公民没有关系。个别人出了事,只是其个人德行的问题,与广义的中国人没有关系。
        当然,这样的尴尬事件也是一个反面教材,提醒人们一定要注意个人行为的边界,就像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谈到的,守法和虔诚,是所有公民都必须具备的。一旦失去了这些公民最可宝贵的素质,则随之垮塌的,不仅仅是个体的声誉,还有可能连累其他人背上无妄恶名。 鑫静
 

上一篇:全国快递包装1年用胶带 可绕赤道425圈

下一篇:中国开启火箭“商业化时代”“太空旅游”20万美元或可成行

无线菏泽

菏泽报业传媒有限公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