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修路
2016-11-11 08:48 来源:菏泽日报
他年过七旬,却用了三十年的时间坚持义务修路护林,甚至用坏了7辆地排车、24把铁锹,磨破了60多双鞋。有人说他“傻”,他却笑着说,人活世上,总得为别人做点啥,他就是东明县东明集镇柳元屯村73岁老人朱洪魁。
满头白发却精神矍铄,初见朱洪魁老人,记者被他的豁达所感染。“记得刚开始补路时,村里一些人很不理解,也常有人说我‘傻’。儿子也担心路上车多,补路不安全,让我别补了,好好在家享清福,少管‘闲事’。”提起刚刚修补路面时遇到的异样眼光,老人丝毫没有在意。在他看来,村里的道路由于年久失修,出现了许多坑洼地段,给村民出行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下雨孩子们上学也不方便,我就动动手的事儿,不值啥。”朱洪魁老人所修补的土路很有特点,都是中间高,两边低。“这样阴雨天路面就不会存水。”朱洪魁说,遇到阴雨天,他总是撑着雨伞到路上看守,害怕有重车路过轧坏路面。
三十年来,朱洪魁老人每天早出晚归,村里的大街小巷上、乡村公路上、河堤陡坡上,时常出现他挖土、补路的身影。“他修路三十多年,从来没跟村里要过一分钱,都是自掏腰包。”村民们说,他使用的锨镐、地排车等用具,都是自己出资购置的。
今年春天,朱洪魁身体不适,胃痛得厉害,儿子劝慰他在家好好休息。然而,病刚刚见好,他又扛起铁锹修路去了。 “也许是修路多年形成了习惯,现在我只要看到路上有一个坑,心里就发堵。而每填平路上一个坑,就感觉好像为自己、也为大家解了堵,心里觉得非常痛快。”
程亮的铁锹、厚重的老茧、磨破的布鞋……三十多年如一日坚持修路的朱洪魁,在村民们看来更像是一位“愚公”,深得大家的尊重与爱戴。
村民李新节说:“以前孩子上学都走这条路,可赶上下雨,大车一过,轧得坑洼不平、泥泞难走,小孩们容易滑倒,朱洪魁老人就推着地排车把路整平,他做的好事儿大家伙儿可都记在心上。现在,俺村都向他学习,互帮互助做公益的人越来越多啦。”
有人说,朱洪魁给柳元屯村带来了两笔财富,一是自掏腰包种植的2000棵白杨树,正成为村里“最美的风景”,二是朱洪魁三十年如一日热心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成为村里最宝贵的财富。
记者 祝见华
记者 祝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