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珍贵的书签

2016-11-18 09:21 来源:牡丹晚报

    我从上小学时起,就喜欢书签。这源于父亲的熏陶和指引。
    父亲酷爱书刊,目前还珍藏着他在沈阳军区工作时的一些书刊,包括封面发黄的《红旗》杂志。记得有一天,父亲用大金鹿自行车送我到寄宿的学校,路上问我:“你知道你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吗?”我说是父亲起的。他说:“是。但你应当理解你名字的含义。彦,是有文化的意思;军,是武装的意思。两个字加起来,就是有文有武。”他还把“彦军”两个字写在一个小书签上送给我,希望我常常看到,成为一个能文能武,对国家、人民有用的人。也许从那时起,我开始对书签有种特殊的喜爱。
    书签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称牙黎,即象牙制成的书签。后来逐步演变成夹放在书中的小薄片。它最原始的功能就是帮助读者记下看到的页码,比寻找折叠起的书页要快,又不因折叠次数过多而损害书页。省时、省力与保护书籍两不误,集“快记与保护”功能于一体。
    书签的种类很多,花样千变万化。我搜集的有“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类的名人名言书签,四大名著方面的香木书签,郑板桥书画的书签。还有一些山水风光、菊花蝴蝶、花鸟虫鱼、建筑艺术等类的硬板纸书签。从书签的材质上来说,也是非常繁多。我见过的印有金箔经的金属书签,算是最昂贵的。
    我有一枚极具收藏意义的书签,就是《曹口村志》里的书签。我是在2014年第九期《中国地方志》上刊登的一则新书介绍里发现《曹口村志》的。这部书由曹恒顺、牛光芝夫妇主编,方志出版社出版,并于2014年8月重印。这在书报界,特别是史志界是十分罕见的一个喜人景象。《中国地方志》介绍道:该村志为精装16开本,33万字。它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体裁,真实记录了自明洪武元年(1368年)至2012年底,645年间曹口村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目前,《曹口村志》已被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收藏。
    当我找到这部书时,首先吸引我的就是一枚精致的书签。它约有15厘米长,6厘米宽。顶端系着一段薄薄的亮丽的红丝绳,鲜艳而优雅。它的特异之处还在于,在这样一块小小的天地里,用简短的语言,把一个村庄600多年的历史概括得淋漓尽致。“从明朝洪武元年朱元璋登基做皇帝,到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645年间中国农村发生了什么?”语言风趣、大胆而又不失尊重,一下就调动了我想读它的激情。有人说:书签是书籍的眼睛。我觉得,《曹口村志》的书签,更像是一本书的心脏。它把一枚书签的实用性、观赏性、思想性,完美地结合起来,成为观察和透视《曹口村志》的窗户。
    书签在市场上大量出现只是近年来的事。书签的数量比起邮、币、票、卡来,还是少得多。方寸书签如一面镜子,窥千年文化,映百态人生。展卷读书之余,欣赏这精美的艺术书签,平添了许多情致和乐趣。
    小书签虽然不属于用来增值的货物,但它的真正价值,岂是金钱所能衡量的了的?在我的珍藏中,它占据的不仅仅是一席之地,而是极为重要的位置。
 

上一篇:带一本书在路上

下一篇:大海是心灵的栖息地

无线菏泽

菏泽报业传媒有限公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