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向北
2016-12-05 10:04 来源:牡丹晚报
小的时候,就盼着在生日这一天能吃上妈妈做的一碗热腾腾的肉丝面。父母都是老师,似乎一直都很忙,好像也不太精通做饭,说实在的,当年也确实没什么好做的;尽管如此,我们家在当时我们学校家属院里,是出了名的好吃的主儿。
一到冬储大白菜时节,我们家会买些肉切成方块,炖出来;整个冬天,几乎每一天都会千篇一律地熬大白菜,那时,爸爸会放一勺肉进去,香喷喷的大锅菜就是那些年美味的记忆。
炖肉是用大铁锅放在煤火上,把肉煸炒成金黄色,再加水慢慢炖。炖的时候,我会老实地在厨房眼巴巴地瞅着锅,在锅中热气蒸腾下,贪恋地吸着不时飘出的肉香味,咽咽几乎要流出来的口水。
但不经许可,肉,我是绝对不会动的,这就是家教的规矩吧。因为那个年代,吃肉要凭票,自己家攒的能有多少?好在爸妈的学生很多,师生之间互相帮衬,大家会把省下来的肉票分给我们一些。一家人一冬天就这么些有限的肉,自己吃了家人就要少吃些,也许就是从小养成的责任感的雏形吧。不过,爸爸妈妈有时候会貌似不经意地看着我说:“儿子,尝一下肉熟了没有?”话音未落,我会迫不及待地掀开锅,有些慌乱地夹起一块肉,放进嘴里。一霎时,满嘴都洋溢着肉的香味。吃完了,还不忘把嘴巴边的油用舌头灵巧地扫荡一圈,舔得干干净净。每每这个时候,我都会默默告诉自己:快点长大吧,让爸爸妈妈哥哥姐姐一家人都能天天不受限制地吃肉吧。
十四岁那年,爸爸因病去世,家里顶梁柱没了,就妈妈一个人上班教课。爸爸是个语文老师,感性而大气,家里除了留下一屋子的书以外好像没留下什么。记得学校开追悼会那天,来了几百人甚至可能上千人,校园里满满的都是人,大多数是爸妈二十年教过的学生,隆重而热烈。但事后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许多追悼会上的费用都要让我们家自己来承担,记忆中是二百多元外债,一年内要还给学校。那是一笔怎样的外债啊,学校工会给发的困难救济,一年最多才二十元。妈妈对工会主席说,补助还是给更困难的职工吧,欠学校的钱,我们会还给学校的。一九八二年的那个冬天,对于我而言,至今都可以感到彻骨的寒凉,好像顿悟世间冷暖。
我一生都不会忘记那一年,那年姐姐生娃哥哥在外地上学,为了长身体且一天天都不知道疲倦折腾的我,或许因为家中最小,妈妈不愿意太委屈我,就常常到菜市场买便宜的羊尾炖到白菜里,增加些营养。那时羊尾价格便宜很多,可不是现在小肥羊火锅里的羊尾,那是怎样的腥气,怎样难以下咽啊;但我忽然像是一下子长大,会装出愉快的样子,贪婪地吃进去,让妈妈看着我美美地吃着。这就是我理解的相依为命吧。每吃一口我都会暗下决心:让我快点长大吧,买一只整羊来让妈妈吃。是妈妈用言行教会了我坚强,教给我怎样做人,这是我一生最值得骄傲的东西,也让我一生受益。那段记忆一直围绕着我,每每想起,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几十年匆匆过去,没留意也没那么刻意,也算是经历了风风雨雨。因为从未有过志存高远的缘故,生活虽平淡但也算活得有滋有味,因为做人还算真诚和担当,活得也是坦坦荡荡。
今年的冬天,妈妈姐姐陪我一起过生日,在众多祝福中我和妈妈一起幸福地吃了烤全羊。妈妈可能不知道为什么我生日一直爱吃羊肉,但这些也许都不那么重要了。
时间会让人遗忘,当然要学会遗忘。许多事走着看着就淡了,只留下美好的感觉,占据自己的内心世界。
也许人生就是这样,能走多远,看到怎样的风景,邂逅怎样的缘分,皆无定数。我们能做的,就是心似莲花,瓣瓣沁香。
这就是我父母教会我的,我也想告诉我的儿子:也许人生,原本就是风尘中的沧海桑田,只是,回眸处,苦辣酸甜就会演绎成为爱的故事。而妈妈的幸福坐标,就一定是一路向北,幸福在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