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菏”作共赢 “开”创未来

2023-09-05 09:51 来源:网络整理

8月31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在郑州举行签约仪式,共同签署《关于加强交通互联互通 服务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合作协议》。

9月5日,由市委书记带队、各县区党政一把手和部分市直部门主要领导组成的菏泽代表团前往开封考察交流,求取发展真经,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共赢未来。

这将是一次拓宽视野的学习之行:学习开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中勇做开路先锋,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绚丽篇章进程中的新思路、新举措。

这将是一次谋求合作的共赢之行:携手寻求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深程度的合作发展,在奋力谱写鲁豫毗邻地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崭新篇章中,碰撞出更加绚烂多彩的火花。

生态保护 联合发力

菏泽和开封,土地相邻,文化相通,近代以来也经历了类似的发展轨迹,面临着相同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

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开封、菏泽立足各自实际,牢牢扛起了谱写新时代“黄河大合唱”崭新篇章历史使命——围绕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文化传承等重点领域,开封加快建设“八朝古都、黄河明珠”;菏泽积极找准自身定位,科学谋划、系统推进、狠抓落实,力争打造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对开封人来说,黄河,曾是一把悬在头上的“利剑”。

开封市是黄河岸边著名的“八朝古都”,地处黄河“豆腐腰”最脆弱位置,历史上伴水而生、因水兴衰。开封段黄河险工紧要,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就在兰考东坝头,有记载以来的1593次黄河决口有338次发生在开封,开封城先后7次被毁又原址重建,“地上悬河”“城摞城”两大奇观世界闻名。

长河泱泱,利泽万方。近年来,开封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开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一幅生态优美、文化兴盛、百姓安康的画卷徐徐展开。

为保护良好生态,开封着力构建多元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培育“622”现代产业体系,即6大传统产业、两大新兴产业、两大未来产业。创新升级,培优育新,着力做强主导产业,壮大优势产业,引进培育战略型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推动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

一项项绿色产业的发展实例,一个个生态产业的发展亮点,诉说着开封正以“涓滴之力”汇“千顷澄碧”,把黄河建设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黄河千回百折,一路奔腾而下,流经山东省的第一个市就是菏泽。独特的区位优势,为菏泽赋予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机遇,也让菏泽在国家黄河战略中担负着更重要的使命。

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菏泽坚持绿色优先,实行防洪治理和生态保护并举,不断加快构建抵御自然灾害防线,实施黄河防洪减灾工程,全力打造黄河长久安澜示范带,在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中,守护碧水蓝天。

保护黄河,意在河,根在岸。为全力打造黄河岸边的“绿色城墙”,菏泽以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为抓手,全力建设黄河堤防生态文化长廊。如今,在黄河大堤两侧栽植的法桐、白蜡、柳树、杨树等苗木花草,唱响“绿色音符”,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自然美景。尤其是以各类苗木构成的防浪林、行道林、适生林、护堤林等“四林”,形成了绿意盎然的黄河生态廊道,绵延的绿化树林一望无际,装点着黄河两岸的风光。

此外,菏泽还全面开展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四清”行动,围绕四类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清查行动,发现并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的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形成了“人人关注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浓厚氛围,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的满意度、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开封、菏泽两地人民在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黄河大合唱”交响乐中越唱越响亮,正一步一个脚印踏响筑梦未来的强劲足音。

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旅游为体,文化为魂,开封和菏泽让无数人的“诗与远方”走到了一起。

开封是一座拥有4100多年建城史的古都。岁月的洗礼,使开封这座城市有着非同一般的从容和气度,有说不尽的故事,有许多人文遗迹和自然景观。

“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作为八朝古都、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开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文旅资源丰富,拥有国家4A级以上旅游景区12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相得益彰。对于开封的文旅资源,几乎每个开封人都能如数家珍。“随手抓一束风,便是上下五千年的春夏秋冬”等浪漫而诗意的表达,更是充满了文化自信。

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实现文旅完美融合,是开封的独特魅力所在。

近年来,开封抢抓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新风口”,坚持把打造文旅强市作为重要内容常抓不懈,持续推动文旅产业转型提质发展,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在高水平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都、高质量打造文旅强市征程中步履铿锵——宋都皇城旅游度假区、鼓楼特色文化街区先后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开封智慧文旅平台建成投用,清明上河园三期、开封府二期等重大文旅项目进展顺利。

同时,开封着眼“全域保护、全域规划、全域管理、全域经营、全域旅游”,构建了“处处是景、时时留人、月月有节、项项有故事、链链相融合”的文旅文创产业大格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开封全市文旅累计接待量6613.4万人次,累计实现文旅综合收入383.58亿元,与2019年相比,分别增长67.02%和16.76%。

扛牢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开封正全力打造世界历史文化名都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持续释放文旅强市的活力。

菏泽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特色传统非遗灿若星辰,祖源文化、牡丹文化、黄河文化交相辉映,享有中国牡丹之都、戏曲之乡、书画之乡、武术之乡和民间艺术之乡的美誉。

近年来,菏泽着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提升文化和旅游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综合文旅、创意文旅、品质文旅、惠民文旅、平安文旅“五个文旅”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系统性保护,更好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2018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为全市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奠定坚实法规基础;2020年,配套出台《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方案》,为非遗项目的系统保护、分类保护、整体保护提供操作路径。建立包括调查记录、代表性项目、区域性整体保护等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地域整体保护合力不断增强,菏泽非遗展演、菏泽非遗购物节、“曹州古韵”非遗实景演出等获得群众广泛参与,非遗保护社会氛围日益浓厚。创新“保护性传承、传承性保护,保护性开发、开发性保护”四类保护模式,形成鲁锦、木雕、面塑、工笔牡丹画等传统工艺产品体系。开展非遗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6个乡镇入选全省“非遗助力脱贫,推动乡村振兴”典型乡镇,入选数量全省第一。

上一篇:鄄城县总工会:党建引领 激发产业工人积极性

下一篇:教师的幸福

无线菏泽

菏泽报业传媒有限公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