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亚洲之光 辉映未来

2023-09-23 09:17 来源:网络整理

9月23日,象征丰收的农历秋分时节,杭州第19届亚运会将拉开帷幕,亚运之光闪耀西子湖畔。

一处处现代场馆、一个个首创理念、一次次科技赋能、一场场全民健身热潮……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伟大征程上,“人文、绿色、智能、简约、惠民”的杭州亚运会,必将在亚洲和世界体育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人文亚运

杭州西北,良渚古城中心,大莫角山。

2023年6月15日上午,形如良渚玉璧的采火装置汇聚太阳光束。片刻,圣火在采火棒上熊熊燃起,杭州亚运会火种成功采集。

当“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与中华文明激情相遇,体育竞技之美与千年古都之韵相映生辉。良渚,这个“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为缩影。

9月8日,亚运火炬开始传递,而它的名字是“薪火”——薪火相传的每一次接力,都是中华文明传承的足迹。

当历史的指针指向杭州亚运会,人文精神的价值尺度丈量着现代体育的文化厚度。透过杭州亚运会这扇窗,世界将看到什么样的体育盛宴,这里将呈现什么样的中国精神?

钱塘江畔,浪潮澎湃。凭栏处,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静静矗立,“大莲花”静待盛开。

作为杭州亚运会开闭幕式举办地,这一场馆造型取意于古老丝绸纹理与编织体系,建筑体态源于钱塘江水的动态。从空中俯瞰,它与亚运会网球项目竞赛场馆“小莲花”犹如“花”开并蒂,串联成“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如画意境。

透过亚运,高山流水的中华文化呈现时代表达——无论是融合良渚玉琮神韵,用灵动线条勾勒杭城山水的亚运会奖牌“湖山”,还是融入青花瓷等元素的中国代表团礼服,亦或是以花觚之形蕴含宋韵极简美学的亚运会花器,无不透露出国风雅韵的匠心巧思。

透过亚运,人文经济的蓬勃活力得以尽情涌流——前不久,亚运会东道主杭州新设50个亚运人文体验点,将文化资源与亚运元素结合,赋予旅游消费更多文化内涵;湖州、宁波等亚运会协办城市先后打造多条亚运主题旅游路线,6座办赛城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共同拼接一幅多彩的人文地图。

钱塘江畔,吴儿善泅。以钱塘江和钱江潮头为形象核心的杭州亚运会会徽“潮涌”,成为“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这一千古名句的生动注脚。

今年51岁的崔海华,从小生活在钱塘江边。身为浙江海盐少体校赛艇教练的他,对“潮涌”有着特殊的感情。

“‘潮涌’会徽象征着亚洲各国(地区)运动员汇聚一堂,在比赛中不断挑战自我、超越极限,展现出勇敢、坚韧和拼搏的精神。”崔海华说,“我们将用实际行动去诠释‘弄潮儿’精神。”

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举办至今,已历33年。33年圣火绵延,见证着中国体育观的深刻变化和体育价值的多元发掘,也映射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弄潮奋进, 正是此次杭州亚运会的特质。这是规模最大的一次亚运会,共有超过1.2万名运动员报名参赛;这是项目最多的一次亚运会,霹雳舞等新项目将首次亮相;这是覆盖面最广的一次亚运会,设置5个协办城市,赛事组织复杂程度远超往届。

无惧挑战,敢拼会赢,中华儿女澎湃向前的精神动力正与杭州亚运会同频共振。

绿色亚运

600多年前,元代画家黄公望结庐隐居富春江畔,笔端流淌的墨汁,化为《富春山居图》名画传世。

时光流转,沉淀历史风韵的江面上,杭州富阳水上运动中心将成为运动健儿奋力划桨的赛场,杭州第19届亚运会首枚金牌24日将在此诞生。

从空中俯瞰这片水域,会发现这里的屋顶被绿植覆盖。美丽又具科技感的“空中花园”,不仅让整个场馆的绿化率达到45%,还能固碳释氧、隔热保温和减轻雨水径流。

为场馆内雨水回收系统“诊脉”的国家电网杭州市富阳区供电公司工作人员杨阳说:“来自屋顶的雨水经过一系列净化处理后,通过管道分配利用,用于浇灌绿地、中庭水景和公共卫生冲洗等。”

之江大地上,绿色、低碳、生态和谐的亚运新篇章正在丛丛绿意中书写。

绿色亚运,低碳先行。

“打造首届碳中和亚运会”目标如何实现?当视线转向杭州奥体中心电力保障作战指挥部,人们找到了答案。在这里,成排显示设备有序安放,大屏幕上的杭州亚运会电力运行保障指挥平台,显示出各个运动场馆的实时用电情况。

这个被称为“智慧大脑”的指挥平台,可实现包括56个竞赛场馆、31个训练场馆等在内的近300个亚运保电场所的电力数据实时监控。

“杭州亚运会保电工作面临场馆分布分散、参与人员设施众多、保电时间跨度大等考验。”杭州亚组委场馆建设部设施运维处副处长李沈飞介绍,电力运行保障指挥平台的上线,通过数字化监控、科学化指挥、智能化预演,推动亚运场馆设施运维更加智能、高效。

绿色亚运,生态赋能。

前不久,多位驻华使节在浙江参观访问时,对绍兴柯桥羊山攀岩中心印象深刻。远观攀岩中心,镂空的外立面让这座新建场馆形似江南丝绸文化的符号——蚕茧。向西面看去,羊山石城的景色尽收眼底,人造岩壁赛道和石城风光相映成趣。

现代建筑和自然环境有机融合的背后,是废弃矿山经过建设开发,华丽变身“岩壁芭蕾”国际赛场的绿色转型故事。

离场馆不远的柯海公路上,满载布料的来往货车川流不息:运进的是白色坯布,运出的是五颜六色的纺织面料,分散到产业链下游。曾经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传统产业,如今也实现了绿色转型。

人不负青山,绿水青山亦为亚运增添光彩。

如今,绿水青山不仅是浙江1.9万余个乡村的“金名片”,还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聚宝盆”。随着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蓬勃发展,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3年的5431元增长到2022年的37565元。

在位于亚运协办城市温州的龙舟湖,中试区水清见底。一排排高楼大厦的清晰倒影,映照出蕴含在中国式现代化之中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为了保障亚运龙舟项目有良好的赛事水域环境,温州大学藻类防控专家团队将超声波技术与传统的除藻技术结合,作用于河道内藻类水华,有效提升了水域水质。

正是在这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上,一幅生态画卷铺展开来——2022年,浙江作为全国首个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以占全国1%的土地、4%的人口、4%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创造了全国6.26%的国内生产总值。杭州亚运会的低碳实践,将为浙江乃至全国推动实现“双碳”目标提供示范。

智能亚运

9月16日,伴随着响亮的锣鸣声,杭州亚运村正式投入赛时运行。

不只有温馨环境与特色美食,亚运期间,入住的运动员、随队官员、技术官员和媒体人员将解锁智能亚运带来的便捷体验。

坐上AR智能巴士,车窗上的吉祥物“江南忆”、运动项目、杭城景色等虚拟场景与实景交叠,带来如幻似真的互动体验;扫码入住“云上亚运村”,场地预约、菜单查询、信息咨询、地图导览等需求,只需指尖轻动……

身披亚运会主形象色“虹韵紫”的复兴号从杭州东站驶出,串联起金华、温州等办赛城市。“5G+WiFi”全覆盖、车内气压和温度自动调节系统等技术的应用,将“智能”悄然无感地带给旅客。

智能,是杭州亚运会的办赛理念之一。一项项新技术与体育赛事的“无缝衔接”,让体育的盛会因智能而更加美好,时代的新意在西子湖畔淋漓展现。

数字技术的赋能,让赛事组织更加高效畅通——办赛端,体育赛事数字办赛平台“亚运钉”集成近300款数字化应用。在赛时,将实现数十万名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组织在线、沟通在线、业务在线”大协同。

上一篇:“祝福祖国”巨型花篮主体亮相天安门广场

下一篇:市市场监管局:“服务+监管”保障特种设备运行

无线菏泽

菏泽报业传媒有限公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