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人
2017-01-13 11:10 来源:牡丹晚报
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人,各具性格,各具情态。
当它还在书店被束之高阁的时候,是个陌生人。你走进书店,即是希冀认识它们。自然,书也有广告,甚至一时一地还会左右你的想法,但人们似乎更乐意通过翻书这片言只语的交流来判断它们孰优孰劣。有的人求知若渴,若不是囊中羞涩,恨不得延请天下的书登堂入室。有的人则识书甚苛,仿佛自己的书房寸土寸金,有更大的升值空间,轻易不可允诺他人。
书有千言万语,但它并不喜欢喧闹,而是偏居一隅,有时还被人遗忘,打入冷宫也是常有之事。它真正成为一个立体的人是从我们阅读开始的。这个过程类似于新婚之夜,对于很多的人来说都有一点小激动。无须读到最后一个字,你们之间是否两情相悦,答案已经水落石出。
读书的时候,环境要静,心情要净。否则就会隔山隔水,不知所云。所以读书的人大多喜欢夜幕降临之时,尘埃落定,板凳才能坐得稳当。有人建议,白天读人,夜晚读书,两不误也。有人读书堪称盗墓贼,希望顺手得几件金光灿灿的东西,立时变现。这样的功利心态比比皆是。书中没有可以窃取的东西了,就会弃之如敝屣。对于他来说,书不是人,而是物,只具备交易的功能。真正的读书人,虽然不都是正襟危坐,沐浴更衣才打开一本书,起码心理上的郑重其事还是有的。书一旦打开,就是荡开舟楫,开启一段航程。既然出发了,断然没有匆匆返航的道理。
这个世界上最讨嫌的一类书是卫道士,高高在上,满嘴的仁义道德,动不动就是一声棒喝,仿佛它是大象,你是蚁蝼。这样的书,我避之三舍,即使一不小心打开了,也要从窗口扔出去。另一个极端,有的书是逆友,犹如皇帝身边的人,只会察言观色,阿谀奉承,处处迎合你的低级趣味。你读得倒是不亦乐乎,殊不知读一页即是吸一支烟,徒耗生命。有的书是智者,譬如马可·奥里略的《沉思录》,读上几个条目,就要找个亭子休息一会儿,否则就会消化不良。还有的书似乎街头算卦的江湖骗子,故弄玄虚,不过是盯着你兜里的几个钱。有的书是个偷窥癖,贩卖所谓的黑幕为生。有的书孤芳自赏,矜矜于一个人的独角戏。有的书,当时不觉得什么,过后才有醍醐灌顶的感觉,这样的书是你成长中的老师,可怜了它当年的“对牛弹琴”。鲁迅的书大抵如此,他有一双犀利的眼睛,能从司空见惯的寻常中看出来不寻常。这总要我们走过一段人生路才会恍然。
都说读书凄苦,视书为人,就是沙龙。曲肱而枕,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