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凳村”里电商闹新春
2017-01-20 10:20 来源:牡丹晚报

春节返乡,给漂泊在外的游子们最大的感触是家乡的发展,家还没到,在村口就能感受到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往路边的柴草堆、纸屑和粪堆不见了,路两边摆放着整齐的垃圾桶,沿街的房屋一律刷上了白色涂料,映入眼中的村容村貌整洁有序。让游子们诧异的不仅仅是这些,还有村里的老乡。
李东明是定陶区张湾镇湾子张村的大学生。曾几何时,他也是一个在外漂泊的游子,而现在,他已经返回家乡开始创业了。吸引他回家的,就是家乡的变化和湾子张村的新称号:定陶区首个淘宝村。如今,像他一样回家投身创业大军的返乡大学生已有27个。他们相信,今年春节,会有更多游子加入他们的队伍。
“板凳姐”公开“致富经”,全村销售突破亿元大关
李东明投身电商,离不开“板凳姐”杨俊红在电商上的经验分享。正是在“板凳姐”及其丈夫李红利的无私分享下,从厂房的建造、设备的购买到网络销售的应用,湾子张村的村民们才开始了木制工艺品的生产销售。在正信工艺厂内,杨俊红还在车间与工人们研究工艺品的造型和生产流程,纵然是年关将近,他们仍舍不得丢下这几天的活。
在与工人的交流中,穿着普通的杨俊红理论知识有点有面、实际操作又特别娴熟,令人十分诧异:一个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程度的农民,竟然是全国最大的布艺板凳生产商,并带动这么多农民发家致富。“2013年,我发现布艺凳在网上销售十分火爆,便买来一个进行研究,发现构造简单,材料充足,就在村里新上了第一家板凳生产线。2015年,年销售蘑菇凳达到2000多万元,成为全国销量最大的板凳销售商,大家都称呼我‘板凳姐’。”昨日,杨俊红在车间里高兴地告诉牡丹晚报记者。
湾子张村位于张湾镇西部,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突然间成为一匹黑马走进公共眼帘,杨俊红认为,正是因为电商。2016年11月被阿里巴巴集团评为定陶区首个淘宝村后,全村更是一发不可收拾,销售额猛增。截至目前,该村共有实体加工企业57家,网店215家,网络公司27家,2016年全年电商交易额1.8亿元,从业人员6000多人。
“这是我们村成为淘宝村的第一个春节,因为销量还在涨,货还在运,村里人都不舍得放下手中的活,马上过年了,村里还是热火朝天。”杨俊红说。
“元帅”“军师”“将军”齐发力,“淘宝村”掀起电商潮
“板凳姐”与工人探讨工艺时,一个身材微胖、留着寸头、面带微笑的年轻人走进车间,杨俊红看到他特别高兴:“这就是人称湾子张村木质工艺品智囊的‘北大哥’张超。”
张超原是北大计算机编程及应用专业的一名高材生,毕业后成为“北漂一族”。2012年底,他返乡探亲,得知湾子张村大量生产搁板,在网上销售十分看好,就找到杨俊红、张永胜等人合作,成为湾子张村木制工艺品制作和销售的“军师”。
有了“元帅”和“军师”,肯定少不了“将军”,湾子张村电商大军的“将军”是一位女将,人称“圆通妹”,名叫史玉雪。
原来,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圆通速递定陶分公司负责人史玉雪率先出击,进军几近空白的农村市场。通过市场调研,他们发现湾子张村木制工艺品发货量大,具有十分可观的发展空间,就有了到村里设立营业部的决定。目前,每天发货量达10000件,送货车辆也由当初的一辆4.2米箱货到现在的9.6箱货两辆、7.6箱货两辆,村级流动服务车6辆,圆通公司与湾子张村实现了双赢。
湾子张村被带动的,除了像李东明这样的年轻人,还有“70后高龄组合”。在一家不起眼的门头里,72岁的赵爱梅和4个“老伙计”忙着加工纸板,翻转、按压、划线,老人们技术十分娴熟。据赵爱梅介绍,她们5人平均年龄70岁左右,平日里闲来无事,受村里创业人群感染,加入电商团队,在包装环节“担起重任”。
“马上就要过年了,我们几个一边帮家里置办年货,蒸馒头、做花糕,一边抽时间做几个木板,挣钱不算多,但也算是自食其力。”赵爱梅说。
牡丹晚报记者 武 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