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很远家很近
2017-01-23 10:20 来源:牡丹晚报
路很远,游子总在家门外,但千里万里,却挡不住游子的脚步;家很近,不论身在何处,家都在游子的心尖尖上,伸出手,就能触摸到家的温暖。
从北京坐火车到襄阳,再从襄阳坐火车到县城,从县城坐汽车到镇上,从镇上到老家还有十几里,坎坷不平,还不通车。我是自己离家去外地求学后才体会到大哥回家一次的不易。
大哥决定回来过年。而在此前的通话中,母亲反对他回来。母亲心疼儿子,路程那么远,五十多岁的人了,跑来跑去太辛苦。
后来听说大哥是坐飞机回来,又叹了口气,说,坐飞机人不辛苦,钱辛苦。
我和大哥相差十来岁,大哥当兵离家时我刚上小学。一别,几度春秋,再见时,我已是小学五年级。我还记得大哥第一次回家探亲时的情境。小年过后,母亲坐在院子里用大木盆洗衣服,一个年轻人从东边巷子里走过来,进了院。母亲看了一眼,眼睛就红了。
那时年少,只是沉浸在全家团圆的喜悦中,没有想过带着装满全家人礼物的几个大箱子,一程又一程,转来转去,大哥那一路是如何手提肩扛回来的。从北京坐火车到襄阳,再从襄阳坐火车到县城,从县城坐汽车到镇上,从镇上到老家还有十几里,坎坷不平,还不通车。我是自己离家去外地求学后才体会到大哥回家一次的不易。
大哥第二次回来,我上了高中。这一次,大哥不是一个人,而是把新婚的大嫂也带了回来。大嫂人美心善,与家人相处融洽。但偶尔,大嫂也会感慨,好远呢,回家一趟真不容易。而大哥,从没提过半句的艰难,每次都是放下东西就帮着母亲收拾家,好像自己从来没有离开过。
后来,父母终于把家安在了城里,大哥也买了车。回家的路仍然远,却方便很多。最近十年,大哥更是每年都要回来看一看,有时不但是过年,国庆长假也回来。母亲总是心疼儿子,说大哥也是上年纪的人了,不管是坐火车还是自驾,回来一趟都要十几个小时,太累人了。母亲不让大哥勤回来的原因还有一个,老家冬天太冷,担心大嫂和侄儿受不了。一向孝顺的大哥却很固执,坚持回来过年。我明白大哥的心思。父母已是八十高龄了,就算他每年都回来过年,又能陪父母多久呢?对大哥来说,路很远,回家的心却急切。
邻居吴叔一家昨天也回来了。吴叔的儿子小吴在福建开了家小店,生意还不错,因人手不够,吴叔老两口也过去帮忙,只留小吴的闺女小美寄宿在老家中学。老家中学教学质量高,小美成绩优,以后考重点大学的希望很大,所以才没跟过去。
小吴在福建有几年了,不管生意如何,每年在小年前,小吴和媳妇儿轮流开车,带着老爹老妈,奔波几千里,风雨兼程,必定回老家来。邻居们闲谈,说,小吴啊,你们一家子都在福建,放假让小美过去就好了,何苦老的少的千里来千里去的受累?小吴说,福建再好,也是他乡。老家在这儿,亲戚朋友都在这儿,总觉得这儿才是家。回了家,心里才踏实,过年才有味儿。
朋友素说,福建才多远,你知道我回一次家多远?素没有答,我也没有上网查。从湖北到新疆,要爬过多少座山,涉过多少条河,穿过多少幽暗的隧道,才能到达素爹妈居住的边疆小镇呢?度娘知道,可度娘像我一样不知道的是,素为之付出的奔波劳累和心甘情愿的甜蜜。
素从未抱怨过买不起飞机票,坐不起高铁,在她看来,不管是什么交通工具,只要能回家,回到那个她魂牵梦萦的家,家里有爸妈温暖的笑脸,有她从小到大熟悉的味道,已经是一件很美好很幸福的事,再远再难的路,算得了什么呢,她都会欣然面对。
表弟在微信上晒出了即将启程的照片。照片里的表弟和弟媳妇把自己包裹得犹如披挂齐整的蒙面大侠,成为了春运摩托大军中的一员。他说,姐,我不是想省钱。年关越近,想家的念头越浓,想得吃不下睡不好,想得一刻也呆不下,就想回去,立即,马上,抬脚就回。他当即辞了工,买票肯定是来不及了,骑摩托是最好的方式。再冷的天,再远的路,都阻止不了表弟回家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