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5天相亲8次,春节假期成“相亲会”

2017-02-07 10:15 来源:牡丹晚报

        7天春节长假,相亲成了不少单身男女的“必修课”。随着年龄增长,悬而未决的婚姻大事不仅令父母揪心,更让自己尴尬。趁着春节走亲访友,不少大龄青年被安排“赶场”相亲。与此同时,“90后”这个曾经被用来称呼充满个性、自我意识强烈的群体也渐渐成为相亲主力军。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里,有不少“90后”为了完成父母安排的一场场相亲活动“苦苦”地奔波着。
借着春节“赶场”,27岁青年5天相亲8次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喜庆团圆的节日,可对于还单身的男女来说,春节假期这几天,除了聚会吃喝聊天等传统保留节目之外,还面临一项重大的任务,那就是相亲。家住菏泽市牡丹区吴店镇的27岁青年王辉就在鸡年春节遭遇了难忘的“相亲会”。
        “春节之前没回家的时候,我妈就已经给我安排好了相亲的行程,从初二开始到初六结束,5天时间一共见了8名相亲对象。”王辉告诉牡丹晚报记者,他在济南从事证券工作,由于工作繁忙没太多精力处对象,因此一直单身。然而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他的婚事也慢慢成为父母心头的大事。
        眼看着儿子似乎一点都不为此事上心,王辉的父母开始着急,几乎发动了所有的亲戚朋友为儿子的终身大事张罗起来。面对着父母提出的相亲计划,王辉也理解了家人焦急的心情,捏着鼻子答应了下来。
        春节相亲成了王辉“幸福的烦恼”,在紧凑的相亲计划中,他更多感受到的是麻木。“不是在相亲,就是在准备相亲的路上。”谈起春节期间相亲的经历,王辉说,他身边还有很多像他一样的大龄青年,由于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和机会结交异性朋友,于是就借着春节“赶场”。
“90后”成相亲“主力”,相亲年龄趋于低龄化
        牡丹晚报记者调查发现,“90后”到达适婚年龄,逐渐成为了待娶、待嫁的主要人群。
        “没想到一转眼我们也到了相亲的年龄了,虽然有点尴尬,但还是去了。”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周哲告诉牡丹晚报记者,他出生于1992年,今年春节假期第一次参加相亲。对于他来说,这次的经历虽然尴尬,但并未引起自己的反感。
        “上班第一天,单位的同事就问我‘有女朋友吗,没有给你介绍一个’。其实到了适婚的年纪,大家的询问都是出于对我的关心。”周哲认为,“相亲是一个认识异性朋友很好的机会。”
        牡丹晚报记者走访调查发现,春节期间安排相亲项目的单身男女中,“90后”高达六成。
        “从我们掌握的数据来看,前来登记相亲的市民逐渐呈低龄化趋势,有的刚刚20岁便被家人安排相亲。”菏泽爱姻缘婚介所负责人张霖告诉牡丹晚报记者,很多“90后”热衷于家人、亲朋张罗的传统相亲方式,这也成为“90后”相亲者队伍日渐壮大的原因之一。
婚介专家:密集式相亲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
        牡丹晚报记者走访发现,在“90后”心中,相亲这种恋爱方式已被普遍接受。不过多数人表示,相亲虽然能提高结婚几率,但婚姻并不急于一时,一天见好几个对象,累都累死了,根本谈不上“来电”的感觉。
        张霖说,他从事婚介工作十几年,对于婚龄的概念,现在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可能父辈们二十三四岁就结婚了,而子女二十三四岁才刚完成学业或者刚开始工作,这就产生了好几岁的差距,也直接导致在婚姻问题上父母表现得比儿女更着急。
        张霖建议,子女的婚姻是家庭大事,父母操心费神在情理之中,一些家长把长假当成子女相亲的 “黄金时段”,虽然也有不少人在此期间解决了终身大事,但身心疲惫的密集式相亲也会让子女们产生“审美疲劳”。面对子女的婚姻大事,父母应该树立正确的心态,多听听孩子的意见,不要盲目地安排相亲。
牡丹晚报记者 通达

上一篇:压岁钱水涨船高,有孩子过个年成了“万元户”

下一篇:多地划6万元彩礼红线“硬杠杠”能否管住“穷讲究”?

无线菏泽

菏泽报业传媒有限公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