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根植大地的生命涅槃

2017-02-21 09:03 来源:菏泽日报

    中华文化史一向不缺少大家与贤哲。然而,像苏东坡一样灿若北斗,又清雅、柔和得如同清风白云的文化宗师,却甚为鲜见。一千多年来,他带着博雅厚重的文化气息和温润醇郁的生命热度,出走于文化史之外,进入到人们心中,得到世世代代的喜爱、景仰和膜拜。
    文化人的文化梦想和政治追求,在苏东坡身上有着最完美、和谐的统一。作为政治家,苏东坡一生曾到过很多地方做官,到处留下诗词唱和的佳话,也留下非常不错的政绩。他曾两次出任杭州地方官员,先后做过杭州通判与知州。公元1071年,第一次上任杭州时,时年35岁,正是英姿勃发的而立之年。杭州任上,面对被水藻淤塞,于垂死中挣扎的西湖,苏东坡心中一片凄然。“西子”面前,大师完全改变了旷世诗人的模样,他要用一种更坚实厚重的情感力度,去奔赴一个关乎都市杭州——凄美西湖生死存亡的约会。于是,西湖清淤成为苏东坡杭州任上的第一政务。清淤工程在杭州鼎鼎有名且影响深远。据说,那个时代的杭州人都知道,清淤工程的总指挥,是一位叫苏东坡的年轻官员;却鲜少有人知晓,这位总指挥与那位以华美词章著称于世的文学家苏东坡,是同一个人。杭州任上,面对西湖楚楚动人、令人怜惜的凄美神态,苏东坡发出深沉而长痛的叹息声,在痛惜中他又满腹诗意地憧憬,吟唱着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丰姿。然而,他做得更多的,是以政治家的敏锐,活动家的鼓呼,行动家的实干,连续下发十一条关于保护西湖的禁令,多方为工程筹措款资。后来,又修造了名留后世的苏堤……成就了西湖、杭州的生态之美。在苏东坡的全力保护之下,袅婷美丽的西湖,富足、气定神闲的大都市杭州,终于美轮美奂地呈现在世人面前,以至于惊动了后来的西方人马可波罗……
    苏东坡是有大格局和前瞻意识的政治家,是敏锐而扎实的行动派。然而,接下来发生的 “乌台诗案”却令人感到沉重、“好奇”又意味深长。做为科举出身,拥有广博文化视野的一代文化大师,苏东坡对科举应试、执言巧谏的一套制度、规则应当是熟稔于胸的,缘何会因诗文中莫须有的“反朝廷”倾向,而获罪于北宋朝廷?想来,这似乎也并不是苏东坡本人的问题,原因在于——在那个时代中,他太出色、太响亮了!以至于使周围的许多文人、同僚们黯然失色,犹如一道闪电,他照亮了四周太多的污秽与黑暗。于是,在苏东坡的周围激起了太多的嫉妒、怨恨和惶恐不安。当这种情绪在他身边汇聚成了一股巨大的洪流,温和柔雅得如同清风白云般的诗人苏东坡,平白无故地遭受到了中国文化史上中最令人心痛、最发人深思、也最无聊的灾难。“遥怜北户吴兴守,诟辱通宵不忍闻。”说的就是当时苏东坡曾承受的痛苦。然而,更令人心痛的却是,身心俱疲的诗人面对风卷云涌般的恶意中伤、恐吓辱诟,竟然逻辑失语,彻底丧失了自辩的机会与“能力”!
    公元1079年,“乌台诗案”之后,苏东坡获罪黄州。在黄州,他的精神是孤独的,那阙著名的《卜算子》,道尽了诗人无尽的孤独、无告: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一代文化巨人的生命,在历史苦难的炉子里灼烧,周围的一切是静寂无声的。这寂静中,分明蕴含着一种历史和时代的悲哀。苏东坡鲜少有友人与之问答、书信与之联络,于是,将视线转向了无言的山水和更深层的自我,并寻求与古哲先贤的对话。静寂之后,在这苍茫荒芜的黄州,苏东坡完成了自我生命的突围和升华。之后,惊世之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诞生了!苏东坡的人格也变得更加温淳敦厚,诗文呈现出更宏大的生命气象。
    从杭州到黄州,苏东坡完成了根植大地的生命涅槃。厚重沉郁的人间情愫,燃尽了无边风月,烧制成代代文化精英挺立的脊梁。
 

上一篇:猎豹的优势只有17秒

下一篇:平 凡

无线菏泽

菏泽报业传媒有限公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