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半艺考生是“半路出家”
2017-02-21 09:53 来源:牡丹晚报

随着为期14天的2017年山东艺考进入尾声,携带画笔、乐器,拎着大包小包的艺考生们陆续返回学校,复习文化课备战高考。牡丹晚报记者昨日采访了解到,虽然艺术考试在高考中所占比重较低,且需要多地赶考既辛苦又“烧钱”,但是每年仍有千军万马挤上这个“独木桥”。近年来,艺考热度有增无减,报考人数居高不下。不仅如此,在报考艺术类专业的考生中,有一半学生属于“半路出家”,由普通班转向艺术班,以达到“曲线”上大学的目的。
高花费、低录取,艺考人数仍连年攀升
辗转4个城市,考了9所学校,对于刚刚返回学校的东明县艺考生孔亚伟来说,艺考真的不“容易”,原本学习功底就差的他,在多次考试后要继续面对文化课的复习,更是头痛。
“外出考试这几天花费了七八千块钱,年前的培训费将近一万元,走艺考这条路,一年花费三四万元很普遍,我是学画画的比较省,音乐、舞蹈和表演专业更‘烧钱’。”孔亚伟说。
如今,像孔亚伟一样的考生有很多,艺术培训、考试十分辛苦,花费很高,文化课也跟不上,纵然如此,仍有不少考生对艺考之路趋之若鹜。
在日前刚刚结束的菏泽学院艺术类考试中,艺术类(不含美术类)专业招生190人,而报考者达到4300人,报录比达22.6:1。据悉,今年报考人数比去年还要多,艺术报考热度有增无减。
不仅如此,其他受艺考生青睐的学校也是炙手可热。山东艺术学院是山东艺考的“招生大户”,更是我市不少艺考生向往的学校。今年,该校省内网报共25115人,较2016年21223人的省内网报总人数增长3892人,增长幅度达18%。
牡丹晚报记者从市教育局招生办了解到,虽然艺术类考试所占比重不大,但从数据上来看,近年来,我市报考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在逐年增多。“根据统计,去年我市参加艺术考试的考生有6700人,今年的报名人数在这个基础上又有所增加。”市教育局招生办一负责人介绍。
艺考成“敲门砖”,过半学生是“半路出家”
牡丹晚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艺考被很多文化课成绩不太突出的学生当成了上好大学的捷径,尽管从2015年开始,我国艺考政策全面收紧,但“艺考热”仍连年不退。艺考作为进入大学的“敲门砖”,成为报考人数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牡丹晚报记者从菏泽一中了解到,该校的艺考生主要由艺术班的学生和部分普通班中选报艺术专业的学生组成,共500余人。自高二下半学期暑假后,这些艺术考生便要外出学习、培训专业。在这些报考的学生中,有300多位学生是从文化课转向艺术类的,属于“半路出家”。
“艺术班主要集中在高三三级部,这些学生有的是对艺术专业感兴趣,选择报考,更多的是因为文化课不突出,从普通班转向艺术班。高三另外两个级部的学生文化课相对较好,纵然如此,也有小部分文科生选择艺考。”该校高三三级部一位老师说。
孔亚丹是艺考生孔亚伟的姐姐,4年前,她也是“半路出家”从文科班转向了编导专业,尝到“甜头”的她也鼓励弟弟走艺考之路。“弟弟选报的专业和学校,都是我替他选择和参考的,他平时的模拟考一般是300多分,这种成绩估计上专科学校都难。通过艺考能上本科,我很多同学走艺考就是为了拿本科文凭。”孔亚丹说。
“曲线”上大学,结果可能并不理想
将艺考当做高考的捷径,这种“曲线”上大学的方法违背了艺考的初衷。牡丹晚报记者了解到,有不少专业,比如编导、播音等文字考试比重大、不需要较深的艺术功底的专业,易于速成,成为不少考生首选,通过一个学期,甚至是几个月的培训,便能登上考场。
“学艺术需要一定的天赋和悟性,当然也需要长期培养。比如美术,如果是短时间内的突击学习,确实很难学到或者理解美术的内涵,对艺术没有真正的兴趣,其艺术发展也大大受限。由于‘速成’考生对美术缺乏兴趣、基础不牢,进入大学也会存在学习障碍。”菏泽梦工厂画室教师苏召杰说。
“曲线”上大学的弊端不仅仅体现在进入大学以后的学业上,艺考生的就业前景也是广大考生应该慎重考虑的。目前,艺术生就业难已成为普遍现象。据统计,全国各大艺术院校表演系毕业生,70%因为就业不理想而改行,艺术类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付娜也是菏泽一位“半路出家”的艺考生,3年前,她报考了山东艺术学院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然而,现在从事的工作却与编导专业并没有关系。“毕业以后,班内的同学大部分都选择考研,主要原因就是就业难,目前,除了少部分同学在电视、摄影行业从事编导工作外,多数同学都已经转行了。”付娜说。
牡丹晚报记者 武 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