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不惑之年“70后”
2017-03-31 14:40 来源:牡丹晚报
“70后”已是不惑年,正值人生四十一朵花,是不能不敢“惑”的年龄!责任泰山重,扛着“希望”和“重担”,任风霜雨雪,年华匆匆。
我们这个年龄一路走来,父爱如山,为儿女遮风挡雨,排除纷争;用爱筑巢播撒阳光,浇灌儿女成长。母爱如水,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儿女,憔悴了自己的容颜,渐渐丰硕了儿女的羽翼!
生在家乡土坯房,吃的是母乳,没见过奶粉啥模样。冬天寒冷,麦秸豆叶打地铺,好点时铺上个草苫子,寒夜睡着暖和。农村卫生条件差,那些年跳蚤虱子特别多,痒极了,把持不住,阳光下翻着衣缝捉虱子,集中一起用指甲盖“啪啪啪”送它上西天。生了疥疮痛痒难忍抓破皮,只好用土法硫磺熏,效果奇好。
小麦产量低,家家不富裕。红薯玉米汤,窝头蘸辣椒,喝口凉水身上都长膘。有颗糖到处显,有把花生吃半天。除非逢年过节,或是亲戚走动,平日里一年四季难见肉。
七八岁了才上学,背着母亲缝制的小书包。学校老屋共三间,左右分成两个班,课桌是土台子,坐的是自带的小板凳,一个老师轮着教。一年级自习,二年级上课;二年级自习,一年级上课,周而复始互不扰。没有作业本,写字用涂了黑的小木板,谁有个皮擦铅笔头都是宝。
初中要住校,结伙去上学,网兜装着馍,罐头瓶子盛咸菜,花里胡哨的衣服开了线,胖瘦无人讲,穷富没人说。谁要学习好,路上就请教,找来小木棍,蹲下就开讲,不谦虚不推脱,知道多少讲多少,不管语文和数学。你帮我我帮你,一路欢笑一路学。
伙房敲响铃,就是开饭点。一块开阔地,蹲着吃饭围一圈,干粮是窝窝,就着带的菜,哧溜一口饭,香比白馍馍。
男女一个位,共坐一个凳,有时拌了嘴,划上三八线,几天话不说。上课认真听,下课就讨论,学习很自觉,不懂追着问。两门是主课,语文和数学。都是自由身,老师不补课,习题也不多,学习靠自觉。
寒暑假期到,一路像小鸟,快乐向家跑。闲时割青草,喂羊和鸭鹅。秋是收获季,不能白吃馍,自觉帮干活。别看身板小,农活真不差,样样会收割,烈日晒破皮,疼痒算个啥!读书怪清闲,出力苦为家,没吃没喝的供不起了,会让你卷铺盖辍学回家。
生瓜和梨枣,谁见都能咬。溜瓜偷枣事,不是没干过!那时河里生鱼虾,捞来加盐用油炸,当菜能解馋,美味别提了。上树掏鸟窝,敢戳马蜂窝。谁要吵了架,不会动手脚,伙伴能劝合,和好握手笑,亏了跺跺脚。
小病小恙的,不用针和药,母亲验方能治病。感冒了,喝水多发汗,腹泻了,就在灶里烧瓣蒜……
情同兄弟姐妹一起玩,女孩跳皮筋,踢毽子,打纸片,丢沙包,丢杏核……男孩打陀螺,弹琉璃球,推铁圈,捉迷藏,放风筝,土坷垃仗,老鹰抓小鸡;当然,随时把自造的弹弓、洋火枪、水枪别腰间,昂着胸,仰着头,就像腰里掖副牌谁说给谁来,你说开仗就开仗,你说比赛就比赛!来来,拉钩上吊,谁哭鼻子谁喝尿,哈哈……
那时演电影,先放加影片。村长广播先开篇,谁家丢了啥东西,广播来回瞎吆喝,热热闹闹赛过年!本村电影先占座,座位底下挖个尿窝窝,电影开演人挤人,要想出来费点神,实在憋急尿窝里,反正人多看不见。邻村看电影,去晚看背面。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不知看了多少遍,学着电影开过仗,放学路上、村头边,稀里哗啦坷垃仗,灰头灰脸衣裳脏……
经年往事如老酒,芳香四溢暖心间。时光如梭岁月老,美好往事常记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