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烧纸祭祀的旧俗该改改了
2017-04-05 10:30 来源:牡丹晚报

菏泽日报新媒体消息(记者 文杰)清明节假期期间,为故去的亲人烧些纸钱寄托哀思,仍然是一种主流的祭奠方式。但对于许多无法去陵墓祭祀的市民来说,在路口烧纸成了他们寄托思念的特殊方式。这种祭祀方式不但给路人造成了困扰,还容易引发火灾。记者日前走访发现,大部分市民在认同并尊重清明节“烧纸”习俗的同时,也希望能采取更多绿色环保的祭祀方式。
市区街头,不少人烧纸祭祀
4月3日晚间,牡丹晚报记者在菏泽市区一些路口看到不少市民在焚烧纸钱,有的一个人,有的两三个人,一边烧着纸钱一边口中念念有词,甚至有的路口四个方向都有人如此。每隔一段距离,记者就能在路边发现一堆已经熄灭或者仍然星星点点的纸灰,空气中弥漫着一阵阵呛人的烟味。
记者发现,待祭祀品烧完后,火苗还未熄灭,有的市民就直接转身离去。风一吹,带有火苗的纸团就向四面八方散去,路过此处的行人不得不小心谨慎,避免“中招”,原本干净整洁的人行道也变得脏兮兮的。一位正在祭祀的大姐告诉记者,由于路途远不能回老家给故去的老人烧纸,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寄托哀思。
然而,这种“街头烧纸”的方式背后却存在着种种安全隐患,家住菏泽公园一号小区的吴女士就不幸中了招。吴女士告诉记者,这两天风大,她骑电动车路过人民路口时,正巧一阵风将路边一处烧纸留下的灰吹了起来,不仅吹了她一身,还让她迷了眼睛。“我当时眼睛就睁不开了,只能停下车子。这一脸的纸灰让我觉得很晦气!”吴女士说,“这种路口烧纸的旧俗应该改改了”。
此外,这种烧纸的行为还容易引发火灾。在晚上遛弯的王大爷告诉记者,他晚上出来时看到这些烧纸的人一般都是烧完就走,几乎没人处理灰烬。“讲究点的就带瓶水,烧完之后浇灭,还有不少人让它自然灭。这个季节风比较大,如果不等烧完就离开,纸钱很容易被刮得到处都是。若是落到易燃的地方,后果不堪设想。”王大爷说。
雨后街角,留下“黑色疤痕”
4月4日,虽然下了一场小雨,但记者在菏泽几个重要路口发现,清明节期间烧纸祭奠留下的痕迹仍然存在,街角上的大理石表面被火烧黑。记者了解到,在街角烧纸祭奠是多年来流传下来的习惯,为的是向家族先人表达思念,奉献孝心。一位居民解释说,在农村,居民会到坟地烧纸祭奠。不少人搬进城里后,便改变仪式,在街头挑一个地方烧纸祭奠。
“每年祭祀过后,街道处处是烧纸后留下的灰烬,烟尘很大。尤其是在十字路口,很难扫干净。”一名环卫工人说道。据环卫工人介绍,市民在街头烧纸烟火浓重令人掩鼻,街巷留下的处处黑圈很不雅观。
街头烧纸,目的是为了“孝敬”先人,但是却给世人造成了很多麻烦。不少司机、行人对此颇有怨言。
加重空气污染,还有安全隐患
街头烧纸直接影响环境质量和市民健康,更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纸张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烟尘、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多环芳烃等,而且街头烧纸产生的烟不容易扩散,造成局部空气污染物浓度过高,刺激和损害人的气管、肺等。记者在采访中,部分受访市民认为,在传承的同时可与时俱进,改变祭祀方式。
有的市民说:“鉴于这一行为背后带有‘孝道’的标签,如果确实出于习俗要烧纸钱,最好从家中带个金属盆,在盆子里烧纸钱减少对地面的污染,减少安全隐患。”还有市民表示,“清明节”祭祀流传至今,已经是一项传统习俗,政府可加强引导,让民众通过文明的方式将这项传统传承下去。
市民李女士受访时说:“政府可设置一些焚烧点,大家集中在一处‘过节’,这样就不会让每条街都烟尘滚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