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跟随镜头带你了解牡丹文化

2017-04-14 16:33 来源:凤凰新闻

        牡丹是芍药科、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栽培类型中,主要根据花的颜色,可分成上百个品种。”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

        唐代刘禹锡有诗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1985年5月牡丹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第二名。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在中国栽培甚广,并早已引种世界各地。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很丰富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在甘肃省武威县发掘的东汉早期墓葬中,发现医学简数十枚,其中有牡丹治疗血瘀病的记载。牡丹原产于中国的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诸省山间或丘岭中,人们发现了它的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而变野生为家养。从南北朝“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至今,栽培历史也有1500年了。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牡丹发生了变异,出现了许多花大色艳的品种,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其栽培范围由长江、黄河流域诸省向全国扩大。如今已扩展到中国东北、东南,以及内蒙、新疆、西藏、台湾等地。

        牡丹作为观赏植物栽培,则始于南北朝。据唐代韦绚《刘宾客嘉话录》记载:“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极分明。子华北齐人,则知牡丹久矣。”又据《太平御览》谢康乐说:“南朝宋时,永嘉(今温州一带)水际竹间多牡丹”。

       “牡丹”这一名称的出现,标志着牡丹栽培历史的开始。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说:“牡丹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牡“(意谓可无性繁殖),其花红故谓“丹”。

        隋代,牡丹的栽培数量和范围开始逐渐扩大,当时的皇家园林和达官显贵的花园中已开始引种栽培牡丹,并初步形成集中观赏的场面。《隋志素问篇》中说道:“清明次五时牡丹华。”这又足以说明牡丹作观赏植物则规模更大。据唐《海山记》记载:“隋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今洛阳西苑公园一带),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箱牡丹,有赫红、飞来红、袁家红、醉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软条黄、延安黄、先春红、颤风娇......”,隋都西苑种植牡丹与隋炀帝广泛收集民间的奇花异草有关。

        唐朝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唐都长安的牡丹在引种洛阳牡丹的基础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当时已出现了种植牡丹的花师。据柳宗元《龙城录》记载:“洛人宋单父,善种牡丹,凡牡丹变易千种,红白斗色,人不能知其术,唐皇李隆基召至骊山,植牡丹万本,色样各不同。“当时的“艺人“因受社会所限,生活所迫,所掌握的“绝技”是不外传的。所以,宋单父种植牡丹的“绝技“使后人“不能知其术”。但是,从“植牡丹一万本(株),色样各不同”来看,牡丹的栽培技术已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在唐代,宫廷寺观,富豪家院以及民间种植牡丹已十分普遍。据《杜阳杂记》记载:“高宗宴群臣赏双头牡丹”。《酉阳杂俎》载:“穆宗皇帝殿前种千叶牡丹,花始开香气袭人“。《剧谈录》载:“慈恩寺浴堂院有花两丛,每开五六百花,繁艳芬馥,绝少伦比”。当时,刺激牡丹种植业发展的原因,不仅是牡丹被众多的人们喜爱,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而且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唐国史补》载:“人种以求利,本有值数万者“。在唐代的大量栽培下,繁育出众多的品种,使牡丹花瓣化程度提高,花型花色增多。

        在栽培方面角度说,唐代已开始尝试牡丹的熏花试验,据《事物纪原》记载:“武后诏游后苑,百花俱开,牡丹独迟,遂贬于洛阳”。这虽为传说,但从中可以分析出“牡丹独迟”的原因,是当时的人们还没有真正掌握其生长规律而造成熏花的失败,使其不能与其它花卉同放。

        作为唐代东京的洛阳,从初唐到五代十国的后唐,牡丹种植业都在不断的发展,其规模不亚于西京长安。据宋《清异录》记载:“后唐庄宗在洛阳建临芳殿,殿前植牡丹千余本,有百药仙人、月宫花、小黄娇、雪夫人、粉奴香、蓬莱相公、卵心黄、御衣红、紫龙杯、三支紫等品种”。

        牡丹之乡菏泽古称曹州,素有“雄峙烈郡”,“一大都会”之誉。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史不绝书,曹州牡丹种植有数百年历史。自明开始,种植中心移至曹州。发展至今,菏泽以有上百个品种,数千亩牡丹田,每年谷雨前后,曹州牡丹连阡接陌,艳若蒸霞,蔚为壮观,堪称中华之最。

        菏泽牡丹史上也称曹州牡丹。以其花大、色艳、型美、香浓而“甲海内”。菏泽牡丹的特点是枝挺拔有致,叶繁茂多姿,花雍容华贵,被誉为观赏牡丹之上品。2012年菏泽牡丹黑、红、黄等九大花色1237个品种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源产地标记注册认证。牡丹被誉为“国色天香”、“花中帝王”。其花大、色艳、型美。自古我国人民视牡丹为“和平、幸福、富贵”的象征。近几年来,在菏泽举办了多届牡丹花会,花会上,牡丹或含苞待放或争相开放,远远望去貌似一片花海,牡丹品种更是多种多样,数量一千多种。

        明清时,中国牡丹的栽培范围已扩大到安徽的亳州、山东的曹州(菏泽)、北京、广西的思恩、黑龙江的河州等地。《松漠纪闻》记述了黑龙江至辽东一带种植牡丹的情况:富室安居逾二百年往往辟园地,植牡丹多至三二百本,有数十丛者,皆燕地所无。另据《思恩县志》记载:“思恩牡丹出洛阳,民宅多植,高数丈,与京花相艳,其地名小洛阳”。这说明当时牡丹北至黑龙江,南至广西。明清时关于牡丹著述更多,薛凤翔著《亳州牡丹表》、《牡丹八书》,从牡丹的种、栽、分、接、浇、养、医、忌八个方面进行了科学的总结。乾隆年间编纂的《洛阳县志》列古代和当时品种共169个。

        清代熏花已十分普及,据《曹州牡丹-附记七则》载:“右安门外草桥,其北土近泉居人以种花为业,冬则温火煊之,十月中旬,牡丹进御矣“。再据《五杂俎》载:“朝迁进御常有应时之花,然皆藏之窖中,四周以火逼之,隆冬时即有牡丹花,道其工力,一本数十金“。这时的催花技术己达到相当的水平,此技术至今还在采用。

        1949年共和国成立后,牡丹种植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牡丹的栽培数量不断增加,栽培技术水平逐年提高。洛阳、荷泽等地先后成立了牡丹专业的科研机构——牡丹研究所。在前人的栽培管理的基础上,使牡丹的栽培技术又得到了新的发展。同时,中国还出版了一批较高学术价值的专著,如刘淑敏等编著的《牡丹》,喻衡著的《牡丹花》,魏泽圃等主编的《洛阳牡丹》等等。这些著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了充实和发展,作了一些理论上的新探索。

        牡丹不仅是中国人民喜爱的花卉,而且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珍爱。日本、法国、英国、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加坡、朝鲜、荷兰、德国、加拿大等二十多个国家均有牡丹栽培,其中以日、法、英、美等国的牡丹园艺品种和栽培数量为最多。海外牡丹园艺品种,最初均来自中国。早在公元724-749年,中国牡丹传入日本,据说是由空海和尚带去的。1330年至1850年间法国对引进的中国牡丹进行大量繁育,培育出许多园艺品种。1656年,荷兰和东印度公司将中国牡丹引入荷兰,1789年英国引进中国牡丹,从而使中国牡丹欧洲传播开来,园艺品种达100多个。美国于1820-1830年,才从中国引进中国牡丹品种和野生种,后来培育一种黑色花的牡丹品种。

        曹州牡丹园又称菏泽牡丹园:是在清道 光年间的赵氏园、桑篱园,创于明代的毛花园,以及当时的铁藜寨花园、 大春家花园、军门花园等明清以来风格 不一、大小不等的十几处牡丹园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

        菏泽古称 曹州 ,故称 曹州 牡丹园。菏泽牡丹 栽培 已有近千年 历史 ,在中国牡丹发展史上,长盛明、清两代,管领风骚500馀年。

        菏泽牡丹栽培 已有近千年历史,在 中国牡丹 发展史上,长盛明、清两代,管领风骚500余年。它是在明清以来 风格 不一、大小不等的十几处牡丹园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如清道光年间的 赵氏园 、桑篱园,创于明代的毛花园,以及当时的铁藜寨花园、大春家花园 、军门花园等。

        解放后 重建 ,1959年建立了牡丹园,连成一方,形成了牡丹生产和 观赏 中心。1982年,政府拨专款 统一 规划,重新布局,将三个牡丹园合为一体,建南、北两座仿明建筑样式的牌坊门楼,高达十余米。檐出角翘,雕花 彩绘 ,金碧辉煌,既敞朗宏伟,又古朴 典雅 。门坊正中的“凤凰戏牡丹”彩色图案下,悬挂着一块灿 灿 闪光的鎏金横匾,上书“曹州牡丹园”,是著名书法家 舒同 所题。花园内有三个观赏区,若干观赏 点,每区各成体系,形成 园中园 。“观花楼”、“天香阁”是园内主体建筑,新颖别致,古朴典雅,登楼眺望,园中景色尽收眼底。

        如今,我国是将分布在黄河流域的牡丹作为国花,亦或将分布在长江流域的梅花作为国花。世界上已有100多个国家确立了自己的国花。早在1929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将梅花定为国花。梅花也是世界上唯一代表民族精神的国花。新中国成立后,大陆方面并未明确确立国花。由于大陆没有明确确立国花,在2001年的APEC会议上,新闻报道出现了“以中国国花牡丹为背景”的笑话;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国花的空缺,更成为悠悠古国的世纪遗憾。全世界约有花卉3万种,原产于我国的花卉就有1万—2万种。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为此赞誉“没有中国的花卉,便不成花园”。

        在毛泽东时代,由于毛主席个人极喜梅花,因此主流意见倾向于定梅花为国花,然并未正式确定。当下大部分意见倾向于“一国两花”,即将梅花和牡丹定为双国花。1994年,中国曾举行国花评选,报选牡丹为国花,兰、荷、菊、梅为“四季名花”,然最终因分歧太大不了了之。此外,还有主张单一国花者,即在梅花和牡丹选择其一。甚至有一国四花者,即以牡丹、荷花、菊花、梅花分别代表春夏秋冬四季。

        然而,即使是种类最多的“一国五花”方案(牡丹为国花,兰、荷、菊、梅分别为四季名花)也有歧义。如秋季不止有菊花,还有桂花等其他中国原产的知名花卉。更有人认为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评选国花上属于浪费,且国花竞选过程中充斥商业气氛与地方保护主义。并且担心国花决定后可能引发诸如国鸟、国木、国酒等评选热潮。他们认为现有的中国十大名花已经足够。(作者 罗子鸣)

上一篇:“曹州非遗大讲堂+图书馆公开课”周日开讲

下一篇:菏泽创城,这些事请大家务必要了解!

无线菏泽

菏泽报业传媒有限公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