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菏泽棚改:让百姓从“忧居”走向“宜居”

2017-08-08 10:08 来源:未知

菏泽报业全媒体消息牡丹晚报记者 赵德高)今年棚户区改造,全市计划征收182287户,计划开工182287套。截至7月底,已完成征收162832户,征收完成率89.33%;已开工 161811套,开工率88.77%。随着棚改步伐不断加快,棚户区内的居民从危房搬进楼房,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自7月31日起,牡丹晚报记者对全市棚改项目进行了一系列走访调查。

在位于菏泽永和嘉园小区内的新家客厅里,回迁户沙秀梅摆了很多绿色观赏性盆栽,电视墙旁边还摆放着养有金鱼的鱼缸。每天下班后,她都拿出一些时间浇花、喂鱼。而在5年前,花时间养花观鱼,对沙秀梅来说还很陌生,她下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屋内脚下带来的泥土和灰尘。

2011年,位于牡丹区西城办事处兴华社区梁庄村的小院开始征收拆迁,沙秀梅很快签订了协议并交上钥匙。“对我们来说,能搬出瓦房住进楼房是不敢想的好事。有了这个机会,绝对不能放过。”昨日,对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说起棚改带给自己的变化,沙秀梅感慨万分。

牡丹区西城办事处兴华社区梁庄村是一个回民汉民混合居住的村庄,因为习俗问题,这里养狗、宰羊的村民很多,环境卫生比较差,气味也不好闻。

“房屋小半间,抬头能望天。三世同堂住,睡觉肩并肩。”在棚户区改造之前,这里多数居民是一家挤在很小的房屋内,雨季漏水,冬天透风。沙秀梅也不例外,她居住的小院除了夫妻俩和两个孩子外,还生活着三位老人。“告别危旧简陋的棚户区,搬进舒适宜居的新楼房,是我们棚户区居民的企盼。”沙秀梅说,周边高楼林立、清水相依、绿带环绕,而棚户区房屋残破狭窄的窗户却透不进阳光,强烈的对比让这里的居民明显感觉与时代脱节。

沙秀梅的小院换置了永和嘉园小区的两套楼房,2014年春节前,她们一家搬进新房。说起住楼房的感受,沙秀梅认为自己的生活比住棚户区明显高了个档次。“其他都不用说,仅做饭、取暖这些小生活问题都与以前不同。”沙秀梅先给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算了一笔账,住棚户区做饭也能用气,但都是罐装液化气,一年至少用9罐,住进楼房后直接使用天然气,仅此项每年就能节省至少200元。

冬天棚户区房屋大多使用煤炉取暖,效果差、环境脏,还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几年前,沙秀梅就因为烧煤炉取暖而在大年初一一氧化碳中毒。

“离开棚户区,我们也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对于这些变化,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沙秀梅含笑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据悉,今年全市棚改涉及182287套、近70万人,占全省的近1/4;计划改造3092万平方米,截至7月底,已开工161811套,开工率88.77%。很快就有更多棚户区居民像沙秀梅一样,离开环境恶劣的棚户区,住上宽敞的楼房。

棚改,让居民生活变得更精彩

8月4日晚饭后,市民刘国庆就拎着音响,走出位于菏泽御河丹城小区的新家,身后跟着老伴和4岁的孙子。像往常一样,他们来到小区售楼处前的广场上,伴随着轻快的音乐,跳起欢快的水兵舞。

55岁的刘国庆是社区舞蹈队队长,每天清晨、傍晚都在小区的固定地点跳舞。“住棚户区时,别说跳舞了,扭秧歌都有人说风凉话。棚改后,居住的环境好了,生活质量提高了,心情自然也跟着好。”刘国庆笑着说。

从2016年年底开始,牡丹区牡丹办事处桂陵社区358户棚改居民,陆续搬入御河丹城小区600套已经交付的楼房,开始了新生活。昔日生活在“脏乱差”环境中的棚户区居民,自从入住新小区后,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

“有天晚上,我带着媳妇和孙子去牡丹广场玩,看到很多人在跳舞,慢慢地也就学会了。”刘国庆说,他学会跳舞后,还跳出了一片新天地,拿过几次大奖。

刘国庆前两天去一大城市参加跳舞比赛,与当地人交流时,非常自豪。“论住房条件和跳舞水平,咱不比其他大城市的人比起搬迁之前脏乱差的环境,位于御河丹城的新居住点则有点儿“豪华”,居民小区内部景观植物围绕,西临曹州牡丹园,东依赵王河,南临中国林展馆,足不出户就将美景尽收眼底。刘国庆的回迁房位于33层,阳台上摆放着茶具,没事时就喝茶、看窗外的风景,碧波荡漾的赵王河和高大的松花江路桥尽收眼底。

“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就开始追求精神生活,人活一辈子不就图个开心吗?”刘国庆说,受他们夫妇的影响,以前的老邻居也加入跳舞的队伍,就连四岁的孙子也跳得有模有样。

棚改,让百姓能看到未来

8月4日,菏泽开发区丹阳办事处肖楼社区居民桑金锡来到改造项目指挥部,看着安置房规划初步方案效果图上自己选中的楼房户型,脸上露出了笑容。两年后,他就能搬进新楼房了。

桑金锡今年73岁,患有多年的肝病、心脏病,住院10多次,因看病欠了十余万元的债,成为社区贫困户。

今年7月12日,肖楼社区作为棚户区开始征收,桑金锡早早地签订了协议并上交了钥匙。他向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展示的征收协议合同号为59号,在3369户征收户中算是比较靠前的。

“通过棚改,除回迁了两套130平方米的楼房外,我还领了几十万元的补偿款。还清借款后,手里还有些余钱,今后治病和生活都有了保障。”桑金锡笑着对记者说,棚改不仅能改善生活环境,还让他摘了贫困户这顶帽子。

在肖楼社区棚改项目基础设施示意图上,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注意到,回迁安置房在原址核心位置建设,周边三条道路贯通,规划建设幼儿园、小学和初中校园,拿出50亩土地建设绿化广场供市民休闲娱乐,在社区的东南角京九铁路和兖石铁路旁边规划建设100米绿荫长廊。

“安置房建设政府投资,保证房屋质量和交付时间。每户还有20平方米的沿街门市,通过出租解决物业费和水电费问题。”肖楼棚户区改造项目指挥部负责人刘武甲对记者说,棚改也增加了社区集体资产。

上一篇:“黑科技”揪出168辆涉牌违法车

下一篇:菏泽市区三所小学一年级本周招生

无线菏泽

菏泽报业传媒有限公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