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销售市场,九成牡丹都姓“菏”
2017-10-12 12:52 来源:未知
菏泽报业全媒体消息(牡丹晚报记者 姜培军)眼下正值牡丹起苗季节,作为全世界最大的牡丹种植基地,菏泽牡丹种苗进入一年中的销售旺季。菏泽牡丹销售情况怎么样,牡丹产业是如何与“互联网+”联姻的?连日来,牡丹晚报记者深入菏泽部分牡丹种植区进行调查采访。
十棵牡丹,九棵姓“菏”
“北京、河南洛阳、陕西潼关、河北唐山、云南昭通……来自全国各地的客户络绎不绝,今天上午刚发走一车。”10月11日上午,天气放晴,在牡丹区黄堽镇洪庄村一牡丹种植基地,花农赵威带领几名工人忙着给即将装车的牡丹打捆。不远处,几名工人将一株株修剪好的牡丹整齐地码放在一旁,准备装车。
当日下午,在菏鄄路一牡丹种植基地,花农李洪勇正在为即将外销的牡丹作准备工作。“近几天销售的牡丹主要发往陕西汉中、青岛、威海等地。”李洪勇说。
走在菏泽北外环上,马路边堆满了一垛垛即将外运的牡丹。
“三年左右的牡丹一般每棵在28元至35元。五年的牡丹每棵在40元至50元,而像稀有品种皇冠可以卖到50元一个枝条,花王将近10元一个枝条。”说起今年的牡丹行情,赵威介绍说。
目前,北到黑龙江省牡丹江、大庆、哈尔滨,南到云南,西到新疆,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都可以看到菏泽牡丹,菏泽牡丹约占全国牡丹销售总量的九成。据菏泽牡丹商会会长吴勇华介绍,我市每年销往全国各地的牡丹有二三百万棵。
“至明,曹南牡丹甲于海内。”《曹南牡丹谱》曾经有这样的记载。到了清朝,曹州牡丹种植面积达500余亩、品种240余个。改革开放后,菏泽牡丹发展迅速,面积不断扩大,品种不断增多,知名度不断增强。1987年1月在澳门举办的 “中国牡丹花展览”上,菏泽牡丹展出2000株,成为世界游人注目的焦点,观众达40余万人,被称为 “牡丹盛会四百年首见”。1994年,菏泽牡丹代表我国参加法国波尔多国际花卉博览会,获得二银一铜三项大奖。在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111个牡丹单项奖中,菏泽牡丹囊括了81项,占世界牡丹总奖项的73%。
大美牡丹,如诗如歌。人们关注菏泽牡丹,是因为她不断地创造辉煌。目前菏泽牡丹种植面积达48.6万亩,其中成方连片1000亩以上牡丹种植基地59个,千亩以上“牡丹种植专业村”61个,万亩以上“牡丹种植专业乡镇”3个,全市牡丹生产企业达到120家,其中牡丹出口企业11家,2016年牡丹产业实现出口销售收入1650万美元。2016年牡丹产业实现产值40亿元,同比增长30%。菏泽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牡丹最大的出口基地,世界上最大的牡丹生产、繁育、科研、观赏基地。
菏泽之所以成为全国最大的牡丹生产基地,跟这里的气候和水土关系密切。菏泽地处北温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符合牡丹的生长习性。“所以,牡丹自明朝移植菏泽(曹州)后,便如鱼得水,得到快速发展,菏泽也成为名副其实的‘牡丹之都’。”牡丹专家赵孝知说。
牡丹产业搭上“互联网+”快车
“今年秋天牡丹销售情况非常好,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我们全村已经销售牡丹1亿多元。”10月11日下午,牡丹区皇镇办事处王桥村党支部书记、牡丹产业带头人王本爱对牡丹晚报记者说,“现在每天都往外走很多车牡丹,这种情况可以持续到11月份。”
“不用出家门生意就做成了,真没想到牡丹产业还能搭上‘互联网+’的快车。”作为王桥村牡丹产业带头人,王本爱深有感触地说。
在外人看来,王桥村是一个地理位置并不算优越甚至较偏僻的小村庄,但近年来却名声在外,一年四季经常能见到外地客商前来考察牡丹或芍药。“互联网+”的销售模式,让小村的牡丹和芍药畅销全国各地。
在王桥村,说到牡丹产业,不得不提村党支部书记王本爱。上世纪80年代末,20多岁的王本爱借遍所有亲戚,筹集了几千元钱开始跑牡丹生意。后来在他的带动下,有不少人跟着干了起来。王本爱介绍,刚起步的时候他们全国各地四处跑市场,一年有一多半的时间都是在跑生意的路上,尝尽了酸甜苦辣。
“前几年办事处领导找到我,动员我通过互联网 ‘跑’生意。说实话开始我心里直犯嘀咕。”提起最初接触互联网,王本爱坦言对这种方法并没有信心。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花费几千元建了网站,又在百度、搜狐等搜索网站上做推广。让他想不到的是,仅仅过了几天就有生意上门了。王本爱记得很清楚,一家天津市的客户通过网站上的联系方式找到了他,为一处新建的公园种植牡丹。不到一个月工程完成验收,几十万元的货款打进了他的账户。这次经历让王本爱改变了对电商的看法,他的亲身经历也促使村里其他人效仿。
截至目前,这个200多户人家的村子已经建起170多家网站。百度、搜狐、360……这些对不少农村中老年人来说读来有些拗口的词语,58岁的王本爱张口就来。搭上“互联网+”的快车,不仅带动了牡丹产业的发展,而且随着牡丹销售的步伐,王桥村村民走出家门从事牡丹种植、管理工作,这对创业、扶贫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事实上,王桥村只是全市牡丹产业搭乘“互联网+”快车进行发展的一个缩影。“互联网+”在优化资源配置和推动牡丹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前景,涉及技术、生产、策划、管理、运营、品牌、销售等各个环节。菏泽近年来利用“互联网+”加大牡丹科研力度和加强相关产业的开发,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提供更适应市场的产品,并把“互联网+”作为重要营销战略,通过市场的转型升级,改善和提升市场空间,从而带动整个牡丹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