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

2020-05-15 09:39 来源:网络整理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我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就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提出自己的思考。

一、通过强组织、抓队伍增强乡村振兴的内在支撑力和示范牵引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选个好干部。打造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建设一支引领乡村发展的干部队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组织保障。在乡村组织振兴方面,菏泽市积极推进落实四项重点任务,进一步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建设,多措并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极推广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仅今年第一季度就新培养推荐市级“红色品牌”创建工作示范点286个,调整村党支部书记50人,培训党支部书记2816人次,选育后备人才5642人,完成整顿421个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378个,占比7.6%,594个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东明县在农村基层党建方面,积极推进实施从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优秀人才中选派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拓展村级党组织书记选任渠道,推动了全县农村带头人队伍素质整体优化提升。加大从优秀村党支部书记中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力度,进一步畅通村党支部书记上升渠道,增强村党支部书记岗位吸引力。建立村党支部书记报酬稳定增长机制,确保村党支部书记的报酬待遇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地方财力增长而逐年增长。建立积分管理机制,村党支部书记任期积分作为任内发放绩效工资和离任后发放生活补助的依据。将村党支部书记报酬同村级集体经济增长挂钩,对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一定标准的,当年提取集体收入的一定比例用于村党支部书记的奖励和补贴,着力培育职业村党支部书记。以上做法,全面提升了全县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内在支撑力和示范牵引力。

二、通过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治本之策。乡村振兴不应该是封闭的,不能只是局限在乡村内部重建和提升。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乡村振兴必然是开放性的,必须有城乡双重资源的集合和集成,既有农村内部资源的激活集聚,也有城市外部资源的整合进入。要建立城乡融合发展机制,融合发展其核心在于“融”,城乡之间要融为一体,水乳交融,发生化学性变化。城乡融合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市民化。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变革农业的生产关系,推动把城市的资金、人才吸引到农村,发展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引导激励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大力促进农业转型、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城镇化是农村优先发展的结果,城镇化离开了农村优先发展就失去了基础。当前要因地制宜逐步实现城镇化,发展众多星罗棋布的特色小镇,把农民吸引到特色小镇里来变成市民。农村城镇化要善于把城市的资金吸引到农村,发展加工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包括金融服务业、运输服务业、建筑服务业、商业流通服务业等,使农民在当地兴业发展。基础设施投资重点应该从以城市为主转变为以农村为主,使农民在家里就能够享受到与市民同等的公共服务。

菏泽市城乡融合发展最为典型的案例是最新提出的“两新”融合发展模式,即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和新型小城镇建设融合发展,这是我市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加快推进城镇化,紧密结合当前发展实际而实施的创新性工作举措,是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菏泽路径。东明县菜园集镇作为菏泽市第一期试点镇,正在积极推动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向乡镇驻地集中,聚力打造“两新”融合示范点,将按照“二十有”标准科学配置城镇附属设施,实现城镇与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互通共享,融合发展。同时发挥本镇庄子文化和黄河资源优势,打造有庄子和黄河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居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项目建成后,菜园集镇将成为地域特色鲜明、配套功能齐全、公共服务统筹整合、产业优势明显、生态环境宜居、人口规模适度的新型小城镇。“两新”融合发展模式对于打造乡村振兴龙头、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优化公共资源配置、集约高效利用土地、实现产城融合发展、打造创新创业平台,都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通过发展提升强化乡村振兴基本指向

乡村振兴是基于破解现实矛盾基础上提出的新的战略构想,政策创新和深化改革是解决乡村发展中遇到各种紧迫性的突出问题的主要措施。因此,乡村振兴不是简单的历史回归,或者说不是否定现状重回传统的农村生活状态。在新的历史阶段,乡村振兴必须是发展中的振兴,是现代条件下从传统乡村向现代乡村的根本性转型发展,是城乡深度融合下乡村功能的全面发展和提升。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要有更好的产业发展基础,要有基于适度规模的新的产业构成和经营方式,要有效培育乡村旅游、康养农业、创意农业、农业电商等新的业态;要打造更优美的乡村空间形态和更高质量的社会公共服务,要创建更优质的生态环境和实现更好的文化传承。东明县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乡村“五个振兴”。产业振兴方面,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将农业产业化,实现规模化生产,全县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89家,其中省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家、市级29家;人才振兴方面,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内通过试点开办“乡村振兴大讲堂”的方式,外通过县返乡创业园、电商产业园、扶贫车间等载体,吸引各类技能人才回流;文化振兴方面,投入3300万元,建设文体广场130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63处,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深入推进实施“乡村记忆工程”,建成省级传统村落2个;生态振兴方面,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按照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连片打造、梯次推进的思路,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7个、省级宜居村庄5个、省级“森林村居”6个;组织振兴方面,对软弱涣散村班子进行整顿,对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专题培训,考核调整了全县“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重点村驻村工作队,在工作片区成立农村临时党总支,等等。

上一篇:小时候经常听到邻居们茶余饭后的谈话:“今年俺家的酱豆子没丝

下一篇:抗疫制胜的法宝

无线菏泽

菏泽报业传媒有限公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