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圆“安居梦” 谋“幸福长”

2020-05-18 09:05 来源:网络整理

村台社区建设动工以来,每天清晨5时30分,鄄城县旧城镇三合村村台建设指挥长周朝红都会准时来到工地;此时,项目经理谢保记也来到指挥部。6时,他们每天的碰头会正式开始……

村台上,一排排坐落有致、整齐划一的新房已经完工,运料车辆来回穿梭,工人们干劲十足,处处热火朝天。如今,三合村村台(六合社区)公共设施配套工程主体工程建设完成,基础设施配套正快速推进,安置房正在室内外装修。

“5月20日前,小院内塔吊务必全部拆除,过期不拆除的罚款200元……”作为项目经理,从去年9月17日进驻工地以来,谢保记的工作笔记记了三大本,简陋的办公桌上,记者翻开几页。

谢保记的家在旧城镇苏庄村,距离村台仅2公里,然而进驻工地后,他3个月吃住在工地没有回过家。

“村台社区建得不好,村民一找就找到老谢家,可不得责任心强一点。”5月13日,在村台社区建设现场,周朝红笑称,村台社区建成后,谢保记的家也要搬到这里。

今年正月十六(2月9日),谢保记他们是第一批复工的人员。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每天一早,1200余名复工工人经体温检测消毒陆续入场,进入自己的岗位。为了赶上疫情耽误的工期,他们需要尽快保质保量完成剩余的外墙粉刷、水电安装等工作。

三合村村台是旧城镇四个村台中最大的一个。村台开建之初,群众心里嘀咕:这么大的事能搞成吗?

“前期,镇里向群众宣传黄河滩区迁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政策宣传到位,把群众的思想引导到位,营造关心搬迁、支持搬迁、参与搬迁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周朝红说,“滩区迁建工程是前所未有的大工程,干部们在工作中受了多少委屈、受了多少累,只有这些参与的同事最清楚。”

孩子年幼,妻子上班,周朝红却常常不能回家。“每天都要查看工程质量、了解进度,及时解决遇到的困难。为了滩区的群众能早日搬进新房,这些付出值得。”周朝红说。

白墙灰瓦,红门带院。4月底,村台样板房装修完成,附近村民时不时过来参观,一声声赞叹让周朝红真正体会到用心付出之后的“值得”。

据旧城镇镇长范世武介绍,旧城镇正在建设的4个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村台社区,涉迁村庄22个,群众17771人。4个村台社区建设5335套社区住房及相关配套公建设施。目前4个村台社区安置房、全面完成主体封顶,正在进行室内外装修,小学、幼儿园、商业、创业车间、社区服务中心等公共配套工程建设同步推进。

今年,旧城镇22个村滩区群众的安居梦将照进现实。7月底滩区群众可以搬迁新居,新建的幼儿园、小学9月份新学期争取启用。

奔腾不息的黄河,默默记录着岁月过往。

2016年8月,省委、省政府确定,投资125亿元在菏泽实施黄河滩区脱贫迁建,采取建设28个大村台、6个外迁社区的方式解决群众住房问题,集中改善黄河滩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同时科学规划、精心设计好黄河滩区蓝图,根据实际情况分类迁建,真正让滩区群众安居乐业。

如今,在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的每一个现场,处处是热火朝天的景象,滩区群众的“安居梦”“幸福梦”正在一步步变成美好的现实。

“目前,部分村庄进行了土地流转,建设集约化农业,如采摘园、种植园,村民每年不仅有土地租金,还能进园干活,挣两份收入。”范世武说,正在建设的4个村台共规划5个创业车间,进驻企业已对接好,为服装、家具等容纳劳动力多的产业,保证了村民搬到村台社区不失业。

产业发展是保障滩区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关键。安居与富民同步推进,生态与产业同步发展,才能真正让黄河滩区成为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花果滩、幸福滩。

60岁的陈佰藏,曾当过多年的村党支部书记,现在每天都要到村台上转一圈。在村台上看着眼前拔地而起的楼房,他激动地说:“以前都是自己筑房台,费劲还不结实,大水一来就给冲塌了。谁能想到政府给建村台啊,又高又结实,以后就算来大水也不用怕了,大伙儿现在都期盼早日住上新房子。”

如今,陈佰藏在村台社区建设工地找了一份门卫工作,村台社区建设的一点一滴他都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村台社区建有超市、学校,以后小孙女走出家门就是学校,再也不用我们接送了。”陈佰藏笑着说。 记者 张 啸

上一篇:努力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人民防线

无线菏泽

菏泽报业传媒有限公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