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11位老人讨薪无门,郓城法院出手解困

2020-05-18 09:17 来源:网络整理

本报讯(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艳粉)5月15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从郓城县人民法院获悉,近日,该院诉讼服务中心法官邓晓华帮助11位讨薪无门的老人讨要21000劳务费。经过调解,双方和解。

去年年初,邢某承包了郓城县袁庄行政村下水道清淤工程,因该工作又脏又累,村里的年轻人都不愿意去干。无奈之下,邢某找到端木某等11位老人进行协商,他们欣然接受了这份工作。很快工程完工,可邢某并未支付端木某等11人共计21000元劳务费,而是出具了欠条。

随着时间的推移,11位老人想尽快拿到属于自己的劳务费,多次找到邢某催要,但他均以承包公司并未支付其工程款为由,不予支付。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11位老人中,年龄最小的60岁,最大的已经76岁,多次讨要无果,他们落入讨薪无门的境地。

老人所在村庄的村支书了解相关情况后,于近日通过驻村调解员与郓城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法官邓晓华取得联系,希望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此事。通过调查,邓晓华了解到端木某等11人的家庭状况都非常艰难,虽然这些欠款不多,最少的100多元,最多的3700多元,但对于老人们来说很重要。

“此事如果通过诉讼程序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老人的诉讼费用负担,也会进一步拖延他们得到劳务费的时间。”邓晓华说,为此,她决定通过诉前调解程序,指导诉前调解员对双方进行调解,以便从诉源上更快、更好地帮助老人们解决问题。

调解过程中,邢某承认欠付11位老人劳务费21000元的事实,但因某公司并未向其支付工程款,自己拒绝向他们清偿劳务费。邓晓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邢某表示愿意和解。最终,双方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达成一致调解意见,本案顺利调解结案。

据悉,郓城县人民法院自成立诉讼服务中心以来,全面贯彻落实最高院、省高院关于实现两个“一站式”建设目标的要求,深化诉前调解,推进诉源治理,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弭于萌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服务的高效、便捷。

上一篇:“中国牡丹之都”品牌旅行社评选大幕将启

下一篇:爱心企业向菏泽学院捐赠防疫物资

无线菏泽

菏泽报业传媒有限公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