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桥年久失修, 麦收能否顺利通行?
2020-05-18 09:24 来源:网络整理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敏静
近日,曹县韩集镇杨小湖村的多位村民致电12345菏泽政务服务热线反映,该村村北的一座小型生产桥损毁严重,亟待维修。他们多次向上级部门进行反映,但是,该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小麦即将成熟,收割机无法通行,村民心急如焚,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对该情况予以重视。
生产桥损毁严重,村民担心存在安全隐患
5月15日下午,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来到了杨小湖村,跟随几位村民脚步,沿着一条田间小路一直往北走,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见到了大家反映的这座危桥。
“你看,这座小桥是用砖头搭建的,现在桥墩已经裂开,桥身严重倾斜。”该村村民杨国明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该桥多年前已经损毁,为了保证自身安全,很少有村民在桥上通行。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走上该座生产桥后观察发现,其桥面不足两米宽,桥南侧的石灰护栏已经有多处损毁,北侧的护栏完全不见了踪影。桥面使用泥土铺设,坑洼不平,桥面南北两侧长满了青草。走过这座小桥,就是杨小湖村村民的耕地。据杨国明介绍,桥西侧的这片耕地大约有三四百亩,涉及村民几十户,这些耕地全部种植了小麦,目前,小麦已经逐渐变黄,预计6月份就可以收割。
从另一位村民杨保生的口中,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得知,这座生产桥建设于2005年左右,由于多年没有翻修,桥体损毁严重,为了避免发生安全隐患,近年来,村民一直从庄稼地北侧的河滩上绕行。今年3月份,河滩被挖开修建大堤,这座曾被村民遗忘的生产桥又成了几十户村民通往耕地的唯一道路。
“之前有一部分桥面已经坍塌,为了方便大家通行,我们拉来了三车土把塌陷的地方垫了起来。”杨保生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他们垫土之后,桥面勉强可以通过一辆三轮车,大型车辆无法通行。“眼看着小麦就要成熟了,我们心里十分着急。”杨保生说,如果该桥不能及时得到修复,收割机则不能进入麦地,即便村民人工将麦子割下来,车辆进不来,麦子也无法运出去。
据几位村民介绍,这座生产桥的桥墩裂缝较大,不能继续承重,他们也想过自行将桥墩用土全部填平,又担心雨水无法从桥下通过,所以不敢擅自行动。“希望主管部门能够及时帮我们解决问题,保证大家顺利完成麦收工作。”杨保生说。
取土垫桥,保证村民麦收
村民反映的问题为何一直没有得到解决?随后,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来到了韩集镇党政办公室,见到了一位分管水利的工作人员。
“一个多月前,我们已经接到了群众的反映,我及时向村干部了解了情况。”据这位工作人员介绍,关于这座危桥的情况,他已经和杨小湖村的村支书进行商议,目前,桥下没有水,他们计划临近麦收时,从旁边沟渠取土,临时将桥垫平,方便群众收麦,待麦田收割结束后再将桥下的土挖开,保证雨季来临时,雨水能够顺利从桥下通过。
这位工作人员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目前,他已经把韩集镇所有的危桥、需要新建的桥和需要翻修的桥上报了计划,共计60余座,其中包括杨小湖村的这位生产桥。“详细的名单已经上报,曹县水利局将此问题列入十四五规划。”他说,届时,村民反映的问题将会得到彻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