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堌堆遗址文物,增强大众保护责任感
2020-05-18 09:39 来源:网络整理
本报讯(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 力 通讯员 陈 霞)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5月16日,菏泽市安邱堌堆文物管理所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举办了“安邱堌堆出土文物及遗址保护规划图片展”(如图),全方位集中展示安邱堌堆遗址形象。
安邱堌堆出土文物及遗址保护规划图片展采用图版形式,向公众展示从安邱堌堆遗址出土的商代石凿、岳石文化弦纹灰陶盆、岳石文化陶尊形器、龙山文化蚌刀、龙山文化骨锥等精美文物,及遗址保护规划设计图。
此外,工作人员还向参观群众发放了文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册、彩页。通过宣传文物保护相关知识与文物违法案件警示,加深了百姓对安邱堌堆遗址的认识,增强了他们保护文物的责任感。
参加活动的市民曹先生表示:“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我原来只知道这里有个堌堆,现在才知道它原来有4000多年的历史,这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大家都应该保护它。”
菏泽市安邱堌堆文物管理所所长李子杰介绍,当时发掘有圆形和长方形房基共12座、灰坑4个、灰沟3条、陶窑1座等,发现了灰坑、灰沟、陶窑、墓葬和长方形、圆形和长方形圆角的房址等文化遗迹,出土了打制粗糙的石器、磨制精美的石斧以及有明显使用痕迹的蚌镰、蚌刀,尖锐锋利的骨针、骨锥、骨镞,造型规范的陶盆、碗、罐、鬲、瓮、器盖等大批文化遗物。2001年6月,安邱堌堆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我市首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