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同“一条心” 融入发展“深一度”
2020-07-04 09:00 来源:网络整理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将旅游业作为区域协同发展的重点之一,通过举办骆马湖国际沙雕节、衲田花海商乐季、宿迁商丘交换秋天等活动,加强与徐州、连云港、商丘、临沂等淮海经济区城市旅行社的深度合作,积极推进区域旅游同城化。2019年,宿迁接待国内外游客、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2.1%、14.7%,其中,淮海经济区游客超过6成。
推进生态联防联控
构筑区域生态屏障
头枕骆马湖,脚偎洪泽湖,腰缠大运河、古黄河两条“玉带”,生态优势得天独厚的宿迁,被赞誉为“华东的一块净土,黄淮海地区最大的氧吧”。
生态宿迁“天生丽质”,更不乏后天努力。秉持着建设“江苏生态大公园”的理念,宿迁将生态环境建设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早在2018年,宿迁市生态环境满意率就达到了91.6%,以全省第一的成绩摘得“绿色桂冠”。不仅如此,百姓对当地空气质量满意率、土壤质量满意率、环境绿化满意率等5个指标均排名全省第一。
生态环境建设硕果累累,一系列令人艳羡的荣誉也纷至沓来。“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百余项殊荣,成为宿迁发展的金字招牌。
优异生态环境发展成绩,诠释着宿迁对“绿”的执着追求,然而保护好一个区域的生态环境,还需要所有城市的共同努力,才能筑起生态屏障。近年来,宿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治,先后与徐州、淮安、连云港三市签订了生态补偿协议,建立了地区间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与宿州建立了定期沟通、通报制度,构建了跨界河流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推动上下游联动治防。
去年8月,宿迁联合淮海经济区其他城市共同签署了《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合作框架协议》,协议签署后,宿迁将大气污染防治、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控列入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强化区域协同管控,着力消除部分跨省市区域存在的“无人监管”“交叉监管”“利用双证逃避监管”的行政管辖漏洞和弊端,推动实现环境监管全覆盖、无盲区,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果。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逐浪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大潮,扛起责任、展现作为、做出贡献,宿迁大有可为,也一定能够大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