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祖孙三代养蜂人的“甜蜜事业”

2016-06-28 10:17 来源:未知

 

记者 朱 静

         “爷爷像我这个年纪时就开始养蜜蜂,一养就养了50多年……”昨日,家住牡丹区辛集镇郝陈庄村的陈杰向牡丹晚报记者讲述了他们祖孙三代和蜜蜂之间割不断的情缘。从小看着爷爷养蜂、喝着爷爷亲手酿出来的蜂蜜长大的陈杰表示,如果有一天他的爷爷不能带着蜜蜂天南海北地追赶花期时,他会接过爷爷手中的蜂箱,追逐每一个绚烂的花季。

                                             爷爷50多年的养蜂史
        我的爷爷今年75岁,15岁初中毕业后到原菏泽印染厂上班。爷爷17岁那年,下班途中看到有人在路边养蜜蜂,勾起了他强烈的好奇心。没过几天,他就买了一箱中华蜂,开始了自己的养蜂生涯。
        为了养好蜜蜂,爷爷用自己有限的工资买了两本关于养蜂知识的书籍,认真学习蜜蜂养殖技术,经过不断地摸索和不断地总结失败后的经验教训,爷爷总结出了养蜂经验。在他25岁那年,印染厂倒闭,爷爷没了工作,就做起了专业的养蜂人。
        一顶不能遮风挡雨的帐篷、30多个蜂箱,伴他周游全国,追逐花期,酿造甜蜜。每年的6月份,爷爷便会离开家乡菏泽,带着蜜蜂到全国各地逐花采蜜。
        江西、浙江的油菜花,吉林、黑龙江的椴树花,宁夏的老瓜头花……根据花期的不同,爷爷每到一个地方就会“安营扎寨”,停留15天到60天的时间,然后转场至下一个地方。一年之中,爷爷在家的时间只有三四个月。由于蜜蜂的作息特性,爷爷转场的时间只能是傍晚,一路不停,直接到达下一个目的地,要不然蜜蜂在路上会损失很多。
        因为以前通讯工具不方便,社会治安也不太好,每年6月份几家蜂农会一起出发,大家一起在路上,在目的地相互照顾。爷爷常给我说的话是:“这生灵和人一样,最有觉悟,一赶上花时,就没命地干活,花开不断,蜜也就采个不停,直到累死。最繁忙的采花季节,一只工蜂顶多只能活50多天。它那短短的一生,喘口气都舍不得,哪有功夫蜇人啊!”
        养蜂人靠天吃饭,干旱和连阴天都收不到蜜,爷爷养蜂50余年,很少和家里人坐在一起吃团圆饭。爷爷说,今年他70多岁,和蜜蜂在一起50多年,这些蜜蜂就像他的孩子,有他太多的心血。

                                             父亲18岁跟着爷爷养蜜蜂
        在爷爷的影响下,我的父亲从18岁就跟着爷爷养蜜蜂。
        小时候,经常看见父亲把摇出来的蜂蜜装到瓶子里,骑着自行车到菏泽城区来卖,几十瓶蜂蜜不一会就销售一空。
        后来,父亲就把蜂箱拉到了菏泽天香公园后门,当年这里是一片庄稼地。现在的菏泽大剧院、菏泽开发区人民广场附近,当年都有父亲卖蜂蜜的身影。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家里蜜蜂酿出来的好蜂蜜父亲从来不舍得喝,拿到集市上换些钱补贴家用。
        父亲和爷爷靠卖蜂蜜养活了我们一家人,但他们“打游击”的卖蜜方式让很多想再次购买蜂蜜的人找不到地方,我上高中时就下定决心,要改变这种销售方式。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作为养蜂人,我觉得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把好蜜传递出去。
        上高中时,我就想跟着爷爷和父亲养蜂卖蜂蜜,学着做个地道的养蜂人。刚开始,家里人觉得做养蜂人太辛苦,想让我找份稳定的工作、过安稳的日子,但我觉得,家里人养蜂这么多年,不能在我这里断了,而且我要养得更好。
        从爷爷和父亲手中接过“蜂箱”以后,我首先注册了自家的品牌。爷爷和父亲为蜜蜂忙活了一辈子,蜜蜂和蜂蜜是他们事业的全部,我会在继承他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把“甜蜜事业”发展壮大……

 

上一篇:宋朝人的“潮”生活

下一篇:“目中无人”的父亲

无线菏泽

菏泽报业传媒有限公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