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976),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戚同文出身儒学世家,自幼父母俱

2020-12-16 09:23 来源:网络整理

榆林集村位于曹县城东南19.6千米,安蔡楼镇政府驻地西南4千米处。该村有长约700米的东西街3条,长约1000米的南北主干街1条,聚落呈南北长块状,全村500余户,1520余人,耕地1800余亩,有戚、张、王、聂、单、周、刘等姓,王、戚二姓居多,其中戚姓约500人,居榆林集村东南隅,是来此定居最早的姓氏。《曹县志·安蔡楼镇行政村村名由来·榆林集》词条载:宋代,戚氏居此,有同文兴教;明初,筑楼而居,名村戚家楼;后有张、王姓迁入,遍植榆树并成集市,遂称今名;山东省中医药大学教授刘献琳出生于此。

西临济广高速、东靠梁安公路的榆林集村,原名戚家楼,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古老村庄,更以北宋学者戚同文故里而闻名。

戚同文(904—976),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戚同文出身儒学世家,自幼父母俱丧,祖母携其就养于外曾祖母家。他侍奉祖母,以孝闻于乡里,祖母病逝后,昼夜哀号,数日不食,士民为之感动。时楚丘(县治在今安蔡楼镇楚天集村)学者杨悫,在家乡聚徒讲学,一日戚同文路过学舍,杨悫正讲授《礼记》,戚同文听后随即成诵。杨悫大为惊异,于是收留其在校学习。不足一年,戚同文就能背诵五经。后杨悫将胞妹许配戚同文为妻,自此戚同文更加勤奋读书,终至学业大成。杨悫曾勉励他出去做官,他说:“长者不仕,同文亦不仕。”从此绝意功名,决心以学问德行化育乡里。时将军赵直敬重戚同文的为人,便在宋州(今商丘睢阳故城)城内为他筑室数楹,称为“宋州学舍”,供他聚徒讲学。戚同文学识渊博,执教有方,其学生登科者相继不绝,宋州一时成为京东学子荟萃之地。

人虽死,名犹在。戚同文去世后,其学问道德誉满天下。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应天府民曹诚,在戚同文旧居旁,增筑学舍百余间,藏书数千卷,博延生徒,讲习学问,盛况空前。应天府知府上奏,宋真宗大为赞赏,赐名“应天书院”。由戚同文的孙子戚舜宾主持院务,曹诚为助教,该院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

戚氏后人及其后迁入的张、王、周、刘等姓族人不但以居住在同文故里为荣,还传承着同文尊师重教的遗风。从榆林集走出来的著名中医大家、山东中医药大学八老之一的刘献琳教授就是其中著名的代表。

刘献琳(1928~2000),字璞亭,金匮要略学科创始人、仲景学说研究名家,山东中医药大学创校元老之一,先后任中医内科及教研室主任、山东中医药大学附院内科副主任,历任山东中医学院金匮教研室顾问、山东省卫生厅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等职。著有《金匮要略语释》《中医内科学》等著作。

进入新世纪,尤其最近十多年来,勤学好问的榆林集村民,发展淘宝产业,勤劳致富,榆林集村现已成为闻名的淘宝村。丰 啸 酆 鸿

上一篇:孩子们相互扯着衣服的后襟,连成长长的一串,这就是他们称的“

下一篇:陆建章曹州轶事

无线菏泽

菏泽报业传媒有限公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