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徐鸿儒(?一1622年),又名徐涌,原籍巨野县,后迁居郓城县。明万历年间(1573一1620年),深州(今属河北)人王森在京东滦州(今河北滦县)石佛庄建立了一个秘密宗教组织,涉及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四川等

2022-03-04 09:22 来源:网络整理

从郓城县城沿220国道一直向西南,在17公里处有一村庄名字叫飞哲集,属郓城县武安镇管辖。

据《郓城县志》记载,元朝时,有刘氏在此建村,村名为南旧集。元朝有一叫侯飞哲的驸马,帮助扩大集市规模,方便乡亲,造福一方。后来,为纪念侯驸马,于元朝末年改村名为飞哲集,简称飞集。此后历经朝代更迭,沧海变化,600多年来村名从无变更。

飞哲集清末属郓城县玉西里。1928年归郓城县五区宋庄乡,1940年划入郓南县五区。1942年归郓鄄巨菏办事处,1943年属临泽县,1944年归郓巨县,1946年复归郓城县五区,1952年属郓城县六区。1958年隶属武安乡,同年秋,建飞哲集大队,辖8个自然村,属武安公社。1984年,改为飞哲集村民委员会,属武安镇。

飞哲集东至向阳河,南距镇政府约2000米,西邻武华公路,北有鄄郓河。村域面积252公顷,2284亩耕地。全村2050余人,范姓占人口一半以上。据史料记载,范氏族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开始迁入蒙阴,后又迁此定居。其他姓氏,都是因为该村是个大集市,做生意的客商渐渐定居于此。

近年来,该村的“万人堌堆”引起了明史专家学者的重视,不断有人前来访问。

原来,在明朝,有1万多名农民起义军在这里被杀戮埋葬。

徐鸿儒(?一1622年),又名徐涌,原籍巨野县,后迁居郓城县。明万历年间(1573一1620年),深州(今属河北)人王森在京东滦州(今河北滦县)石佛庄建立了一个秘密宗教组织,涉及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四川等省。后因王森的徒弟李国用另立会门,制造分裂,结果王森被捕,死在狱中。从此,秘密宗教组织分为两支:一支由徐鸿儒领导,在山东曹州(今山东菏泽)一带活动;另一支由王森的儿子王好贤领导,在武邑(今属河北)、景州(今河北景县)一带活动。徐鸿儒这一支自称白莲教,并以秘密结社的方式组织起义队伍。

明天启年间(1621一1627年),因社会矛盾重重,农民流离失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1622年5月11日,徐鸿儒在郓城汴家屯“杀牲誓众”,举起义旗。他自称中兴福烈帝,设年号为“大成兴胜”。起义军都以红巾为头帕,手持大刀长矛,一举攻下几个城镇。百姓纷纷响应,队伍很快发展到10余万人。

明王朝统治者极为震惊,急忙从全国调集重兵对起义军进行围剿。

9月,进攻兖州失利后,起义军仍然固守邹县,与官军硬拼,被官军围困,城中弹尽粮绝。11月,起义军中出了叛徒,徐鸿儒等人被捕。11月21日,徐鸿儒等重要部属18人,在北京惨遭杀害。

起义军主力被打败后,剩余将士且战且退,在郓城县武安镇一带被几十万官兵包围,1万多名起义军将士血洒疆场,全部壮烈牺牲。当时,飞哲集村西南有一大坑,人们将起义军的尸体埋在大坑内,堆成了一个土堌堆,这就是著名的起义军公墓,俗称“万人堌堆”。

“万人堌堆”位于飞哲集村西南500米,东西长18米,南北宽15米,高4米。“万人堌堆”对明史研究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1979年3月,被郓城县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的飞哲集交通方便,土地肥沃,盛产小麦、玉米、花生和大豆。村内白墙红瓦,道路宽敞。到处杨树成荫,遮天蔽日。有人办起了木材加工厂,机器隆隆,人来车往,一派繁忙景象。魏建国

上一篇:古汉字的文化魅力

下一篇:话说曹州古镇白虎集

无线菏泽

菏泽报业传媒有限公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