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些和书在一起的时光
2016-10-21 14:37 来源:牡丹晚报
读一本书,一定是喜欢,有时还会有点爱不释手,有时还会有点情投意合。如果我们不喜欢一本书,读了也会味同嚼蜡,觉着多余。我们的心灵与一本书偶然邂逅,是因为我们的心需要有书这样一位贴心的朋友,可以一次次约、密谈和小别。和一本书在一起,不知不觉我们内心的烦恼就不见了。
有些有益心灵的书,需要我们每日阅读几页,心灵便会有小获。我们心灵饥饿的时候,读书也就是给心灵加餐。我们每天和一本书在一起一段时光,就像和一个朋友在一起一样,因为阅读交流,我们会有一种愉悦的心情。当然,这个世界有许多人是不读书的,正如一些爱关闭心灵的人,他们只是活着。
读书犹如交友,交什么朋友是自己的事情。作家们交朋友,一般要交鲁迅、曹雪芹、莫言、贾平凹、张爱玲、沈从文、巴金等;国外的朋友交普鲁斯特、蒙田、歌德、里尔克、泰戈尔、纪伯伦、艾略特等。而这些朋友也不是你随便能交的,你必须一页一页翻阅他们的书籍,真正进入他们文字形成的磁场,就像是一块铁被甜蜜地吸附。和这些名家交往,就是阅读他们的作品,别无捷径。
时光匆匆,转眼已到中年,我遗憾自己交友甚少,只是认识了泰戈尔、纪伯伦、聂鲁达、普希金、里尔克、艾略特等。或许是自己对文字的开启迟钝,没能和许多大师们的作品有一个神交。一个写作者,不要惧怕自己写不出好东西来。我认为,阅读很重要,读书多了,自然会下笔如有神的。因为在阅读上,一个人交的朋友越多,眼界越开阔,自然会找到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近来,在网上看到一则文字,说在信息共享时代,涌出的都是全才,“大家”,而少有“偏精独诣”的奇才。在信息封闭时代,一个人偶遇一本书,突然天灵盖被打开,他的人生由此改观。所以,有的时候,书不需多读,精读一本,感觉到一种遇之匪深,你也会独辟蹊径,看见芝麻开门。比如说,狄金森一生只读过几本书,上过几年学,一生孜孜不舍地致力于庞大隐秘的内心世界的开掘,最后成为名家。这就是说,有些书需要精读,研究着阅读,也会受益一生,让一个人成气候。
读书犹如交友,人生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工作、生活和睡眠,已经耗去了大部分时光,我们给阅读的时间是可怜的,可以说像是偷来的。没有时间读书,是因为我们忙碌,是因为我们没有闲适的时光。有句话说,有人活着是一具行尸走肉。仔细想想,我们每个人有时都会这样活着,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对我来说,好在这些年,自己如同一只蚂蚁在纸笺上爬格子,同时,也会偶尔对一本书青睐,爱不释手,以书为友。这也是我人生之幸事。
人到中年,作为一个阅读者,我越来越感到要交的朋友太多了,比如普鲁斯特、村上春树、里尔克等,和名家交往,我必须静心必须有大量的时间,到他们的书籍里,沿着语言的小径里踱步、踏青和驻足,并看到不同有深度的风景。我们每一个人,只有让人生慢下来,这一本本书籍才会愉悦你。阅读他们,在这些作家的文字里,我们会看见春天的模样。
近日读贾平凹的一本书《活法》,我还真是羡慕他的活法,他想写小说的时候,就会找一个僻静的山村,也没人打扰,有人管吃管住,用一个月的时间潜心写作。不写作的时候,就回到西安城里,收藏古人字画,自己也写写画画,翻翻书籍,玩玩奇石,让生命之于一个性情之于一个爱字。贾平凹这样的活法,和陶渊明到南山种菊一样,都是给心灵一个安静,让人生有一个无尘嚣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