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用活“蒜疙瘩”不愁“金疙瘩”

2016-11-22 08:57 来源:菏泽日报


  成武县大田集镇地处菏泽、济宁两市三县交界处,每到大蒜季,大田集人忙碌在全国的蒜地里及大蒜交易市场。甚至有人说哪里有大蒜,哪里就有大田集人。他们不局限于国内,早早地把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渐渐地便有了大田集人“买全国,卖世界”的美名。
物尽其用 蒜企效益好
        由于大田集镇大蒜面积大,种收时间相对集中,需用劳动力较多,该镇政府鼓励富余的劳动力到劳动力紧缺的地方打工,每年大蒜种植、蒜苔收获和大蒜收刨期间,就吸收镇内3000余名富余劳动力,同时还雇用周边县乡的农民工1万余人。充分利用大蒜加储企业多的优势,鼓励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投身到大蒜企业中去。大蒜加储企业每年吸收固定农民工4000余人,季节性短工10000余人;每年5—8月份大蒜、蒜苔上市期间,镇内有3000多劳动力设点收购,5000余名富余劳动力从事贩运、装卸、包装和运输等。大蒜销售旺季,每天仅临时计件挑选工、包装工就多达6000余人,每人每天纯收入在150元以上,多者高达300余元。
        刘兴灿是大田集镇田集村的一位大蒜商。当记者来到他的加工厂时,一辆集装箱货车正满载着大蒜驶出厂门。厂房内,工人们正低着头对大蒜进行分拣包装。该厂一年四季不停工,很多在刘兴灿厂里打工的人都将蒜地流转了出去,这样降低了自家种蒜的风险性,每人每年还有三万元的工资收入。据刘兴灿介绍,他的加工厂在镇上属于中小型规模,今年由于大蒜产量减少、品质下降,导致价格高涨,目前厂内仅加工直径4公分左右的大蒜。而他的产品大多出口到孟加拉国,扣除冷库、工人工资等成本,每500克可获利1元左右,这让他还算满意。除了买大蒜,那些被剥离下来的蒜衣也被他当作饲料卖给了当地养殖户,做到了物尽其用。
依靠特色种植 拉长产业链条
        镇里的菏泽天鸿果蔬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该公司副总陈春雷向记者介绍,公司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大蒜经济。现经营产品主要包括大蒜、烤蒜、黑蒜、蒜粒、蒜粉等,销售范围现已扩展到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东、欧盟、日本、韩国、印度、巴西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预计2016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6000万元,利润总额4500万元,出口创汇4000万美元。公司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吸收下岗职工、农村富余劳动力300余人就业,既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又进一步带动了相关行业如运输、包装等产业发展。如今,多个像天鸿公司这样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正在当地迅速成长。
多样种植模式提高经济收益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为减少“蒜贱伤农”的事件发生,避免单一化的大蒜经济受制于市场波动,大田集镇党委政府正在积极引导农户调整产业结构,走多样种植模式。该镇党委书记侯凌雁向记者说道:“以往蒜地里都是套种棉花、玉米等作物。由于近几年两种作物的经济效益不高,大田集镇蒜农也在做自我调整,纷纷在蒜地里套种起辣椒,经济收益明显提高。”如今,作为传统的老蒜区,成武县大田集镇正积极引导当地群众在原有蒜地上种植蔬菜、中药材等,并大力发展棚下经济,引导农户建设中温棚、高温棚。以高温棚为例,该镇李庄村一农户将家中六亩土地改造为高温棚,共花费20万元,一次投资,三年内没有其他大的开支。高温棚内种植的菠菜、西红柿、芹菜等经济作物每亩收益在6—7万元。经济收益较种植大蒜有了明显提高。
        如今的大田集人,不仅仅是握着“蒜疙瘩”等出路,而是立足这个“金疙瘩”发展特色大蒜经济,推广多样性种植模式。在能人带动下,当地群众逐步走上致富路。
    记者 常焕坦 通讯员 于得水
 

上一篇:超限超载违法“零容忍”

下一篇:“蒜你狠”是怎么狠起来的?

无线菏泽

菏泽报业传媒有限公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