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春节趣事多
2017-02-06 09:34 来源:菏泽日报
最近跟一些朋友聊天的时候,很多人都感叹,现在过年就是走亲访友,朋友聚会,像完成任务似的,一眨眼,年就过去了,剩下的感觉就只有累了。而我们小时候,都是天天掰着指头盼过年。这样想着,童年的那些趣事忽然浮现在眼前,变得逐渐清晰起来。
小时候盼过年,好像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一件大事。我对于年的期盼,从年前两个月就开始了。当日历一页一页地翻过,终于盼到了年前的几天,家人就开始忙活了。母亲带我到城里,在路边摊一番讨价还价后,就为我张罗了几件新衣服。同时,还买了春联、白菜、葱、猪肉等年货,我坐在三轮车的后面,哪还知道寒冷啊,冻得脸蛋通红,满满的却全是兴奋的心情。
到了家,父母就忙活在厨房炸白菜丸子、炖大骨头,而我隔一会儿就跑去看看大骨头炖好了没有,顺便再塞一颗丸子到嘴里面,满嘴脆香。当母亲手上沾满面粉将热腾腾的大骨头端过来的时候,我急忙拿起来大口地啃着吃,母亲就在旁边笑眯眯地看着,直到我吃的肚子里再也塞不下去任何东西,那种感觉,那种味道,现在还记忆犹新,满嘴留香。
年三十,除了贴春联,就是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好不热闹。然后就是守岁,裹在被窝里看联欢晚会,一直到响起倒计时的时候。初一早上,天还没有亮,父亲就在院子里点响了鞭炮,各家逐渐响起的炮声,显得十分喜庆而热闹。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饺子,父母给过压岁钱后,就到村庄的各家去拜年了。邻居们分成了一帮帮的聚集了起来,平时不舍得穿的新衣服都穿上了,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脸也洗得白净,大家就互相比较着新衣服、新皮鞋,说着笑着,热闹非凡。人聚得差不多了就出发了,每到一家,先给主屋的灵位磕上四个头,接着领头的人就冲着屋里大喊着“爷,拜年啦”,声音宏亮并拖长了音调,而爷一直在门后躲着,这个时候便急忙出来,笑眯眯地说着“不用不用”,却满心欢喜地弯下腰去接受了晚辈的磕头。我们小孩子自然就是凑热闹的,眼睛里盯着爷端出来的箩筐,里面放满了瓜子、核桃和糖块,一拥而上,一人抓上一把塞到兜里,紧跟着队伍到下一家去。
而这些记忆,随着岁月的流淌,逐渐变得模糊起来。现在过年,父母忙于生意,没有时间再炖骨头,而我因为工作繁忙也不在家里准备年货了,缺什么东西,到超市转一趟,啥都能备齐。即使串门拜年,也只到近门的几家去,磕头之后简单的寒暄上几句,就像完成了一件任务。
年真的没有年的样子了,想到这儿的时候,忽然,另一个念头一闪而过,现在哪是年味越来越淡了,而是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吃穿不愁,我们不是每天都生活在幸福之中,每天都在过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