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2017-04-14 11:01 来源:牡丹晚报

    我曾经有一个梦想,将来做一名图书馆的馆员,近水楼台,就像一只掉进了谷仓里的老鼠。
    一天,我正在敲打键盘,突发奇想,搜了几个大学同学的名字,有人写了一篇回忆文章,其中提到我,说我当年把大学图书馆里的书都读完了,不禁哑然失笑。但往事历历,仿佛就在昨天。
    我之所以给他留下这样的印象,大概是我整天耗在图书馆里的时间太长了。假如想找我,你到图书馆里准没错。我每天五点起床,天色晦明,仿佛油浸。胡乱地吃过早饭,我就去图书馆占位去了。这时,图书馆往往还没有开门,看门的是个老大爷,人们自觉地在门前排成长龙。图书馆前有一个牌坊,上面大书“就道”两字,“就”是靠近,“道”是得道之人,对于图书馆来说就是劝你通过读书志臻高远。门打开了,我们奔跑起来,像森林里的鹿拉长如烟。我的位置通常是自习室东南角一隅,我喜欢静,也喜欢净,那个地方正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唯一的缺陷是有风从落地窗的缝隙钻进来。但也正是这个原因,没有人觊觎它,它也就成了我的专属座位。窗外是法桐,四时依序,由绿而黄,对于我来说是看不厌的风景。我趴在那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沉醉在书中世界,且歌且哭。
    等工作人员各就各位了,我会到文史部借几本书。徜徉在书的海洋,我百感交集。文字一旦印成了铅字,就好比砖块垒成了大厦,让人肃然起敬。它们或高山仰止,或平易近人。我常常感觉到一种无形的压力,文明以降,卷帙浩繁,凭我一己之力,怎么可能穷尽呢?蚍蜉撼树罢了。我又自觉驽钝,就像寓言故事里的那只长颈鹿,星期一喝的水,星期六才能知道。常常是囫囵吞枣读完了,还不求甚解。更有甚者,是不得其门而入,读来诘屈聱牙,但吊诡的是这本书在别人的高谈阔论里又津津乐道,可见我的天赋属于下品无疑了。我的一个同学读庄子,读尼采,精彩处,张牙舞爪,颠倒痴狂。我就很少有这样的体验。他与书俱化,我则是槛外人,窥它几眼而已。我曾读到一本福克纳的 《喧哗与骚动》,读了几页,还没有头绪,索性还了。过了一段时间,机缘巧合,又在图书馆碰到它。看它边角都卷曲了,应该是问津者众,这又挑起了我的欲望,第二次把它借了出来。这次我浑浑噩噩读了一百页,我对自己说,我受不了了,这样下去,我非疯掉不可。又过了一个月,我居然对它魂牵梦萦起来。这一次,我沐浴更衣,洗心而读,且行且止间,茅塞顿开。“太多的责任导致了不负责任。”掩卷之时,我大哭了一场。我曾经把自己比为帝王,图书馆是后宫,三千佳丽等着我的宠幸,我的话是金口玉言,我有生杀予夺的权力。后来,我发现我错了,是它们拯救了我,于碌碌中见山见水。
    大学四年读了多少书,我没有统计。一般情况下,我是两天读一本。后来,我真到了无书可读的境地,说无书可读是假,是我感兴趣的书不多了。反观那段日子,我最后悔的是没有把《二十四史》读一篇,哪怕蜻蜓点水,起码也有些雪泥鸿爪的印迹。现在,我每天都会腾出一些时间来读书,但冗事缠身,心境已然不同。真怀念那时的日子啊。
    博尔赫斯在《关于天赐的诗》里写道:“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诚乎斯言!
 

上一篇:《朗读者》,最是书香能致远

下一篇:老宅桃花牡丹开

无线菏泽

菏泽报业传媒有限公司

TOP